白癜风在哪里如何治疗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81246/

编前:

年9月,经过为期半年的法语培训考核,医院麻醉科医生倪娟作为第27批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一员,踏上疫情笼罩下的非洲,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

每一天都面临着新冠的威胁、几乎见识了妇产科教材上所有的疑难杂症及各种急危重症、出门随时有警察跟随保护、想吃蔬菜只能自己种……

在非洲,经历了人生许多的第一次,也用智慧和坚毅克服了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翻开倪娟的“援非手记”,让我们一起分享她毕生难忘的记忆,感受无国界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中医院—塞医院,右一为倪娟。

时光飞逝,我们来到异国他乡已近5个月。在新冠疫情疯狂肆虐非洲大地之时,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医生们逆风前行。大家勇于奉献的故事,将成为医疗援非史上最特别的篇章。

(一)“我们几乎遇到了所有出现在妇产科教材里的急危重症”

医院是阿尔及利亚塞医院,承担着塞蒂夫省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工作。

治病救人任务繁重,我和同事们没有适应期,必须马上进入实战。

语言的沟通不畅、医疗器械及药品的种类、麻醉方式及检查结果的处理原则……每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我们基本上对当地工作环境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大家都调整好了工作状态。

因为全民免费医疗,这里遵循“最简单、最必须”的原则节约经费。没有产前检查、没有孕期保健、没有畸形筛查、没有遗传病学检查、没有人流术……而在北非这个以“胖”为美的国度,孕产妇普遍超重,斤至斤是常态,斤至斤的孕产妇比比皆是。

妊高子痫、HELLP综合征、子宫收缩乏力、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脐带脱垂大出血等等,我们在这里几乎遇到了所有出现在妇产科教材里的急危重症。大家都说,“做这类手术就像‘开盲盒’!”对我们而言,这是极大的考验。

(二)“我为自己是中国医生而自豪”

我不知道我们究竟帮助了多少病人化险为夷,只知道,抢救团队里没有“个人英雄”。我们每一人,都在竭力为母婴带去健康的希望。

年10月15日,一名体重斤的产妇需要做腰麻。因为体重操作不顺利,只能改插管全麻。

患者属于困难气道,插管几次均未成功。我连忙拿出出国前荆医捐助的可视喉镜,成功为患者插入了气管导管。

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的患者分娩出的可爱宝宝。

阿国同行们一片惊呼之声,并仔细观摩了可视喉镜的运用。我干脆现场做了可视喉镜的指导教学,赢得连连称赞。看到大家边竖大拇指边说“trèsbien”(意为“太棒了,太好了”),我为自己是中国医生而自豪!

12月30日,我们为一位HELLP综合征产妇施行剖宫产。取出胎儿后,发现孩子有窒息风险。助产士较年轻,经验不足,我和另一名中国医生帮助她们进行抢救。一个人给孩子进行复苏呼气囊给氧,吸引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个人给孩子进行胸外按压。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一声“哇”,然后大声地哭了出来。此时此刻,我们都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所有的坚持都值得,没有什么比救活了一条生命更高兴的事情了。

(三)战胜新冠无处不在的侵袭

身处特殊时期,完成援外医疗工作的同时,保障自身健康安全,也是医疗队的重要目标。

根据当地防疫政策,只有出现症状,才做核酸检测。因此,“消毒液、护目镜、面屏、N95口罩、防护服、双层手套”,筑成了我们特殊的医疗环境。

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对如此细致的麻醉操作是个不小的挑战。当地气候是旱季(夏季)炎热干燥、雨季(冬季)潮湿多雨的地中海气候,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闷热不透气,尤其是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容易头痛憋闷。

汗水泡坏的手和脚、护目镜在额头刻下的深深线条、N95口罩在脸上留下的多重压痕、防护服里的纸尿裤……这都是我们这一批“牛人”在“牛年”里做“牛事”的见证。

年11月13日,妇产科医生Fariem介绍我帮她朋友做麻醉,我欣然答应。

术前,产妇说她“有点发热及头疼”。虽然心里七上八下,但我还是在二级防护下“一针搞定”。幸好,产妇也很配合,“完全不疼”“Merci”!(意为“谢谢”)她这样说。

刚出生的宝宝与妈妈亲吻。

后来,Fariem医生紧紧地拥抱了我,不停感谢我。更让我高兴的是,产妇的核酸是“阴性”,我也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距离病毒最近的一天是年12月17日。手术室来了一位双胎妊娠胎盘早剥的急诊病人,需要马上手术。产妇发热、咳嗽、头疼。

出于信任,阿国的麻醉医生找我帮忙。毫不迟疑,我做好二级防护后,直奔手术间。虽然艰难,但麻醉顺利完成,同队的妇产科医生顺利行剖宫产,取出龙凤双胎。母子三人平安,大家都很欣慰。

产妇高兴地拉住我的手亲吻了一下,感谢中国医生的全力以赴。我也与她用阿拉伯语交流一阵。

当地大多数妇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不懂法语,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情感沟通,我跟当地医务人员学习了阿拉伯语,可以与她们简单地日常交流。

然而第二天,我们就收到了坏消息,昨天手术的产妇核酸结果是“阳性”。全体队员都有被感染的风险,特别是我!监测体温、吃中药、检测核酸……好在,有惊无险。

(四)一声“nijuan”倍受鼓舞

在与阿国医务人员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大家的感情日益加深。他们经常主动邀请我作为搭档。无论在哪里看到我,他们都会亲热地叫出我的全名。能记住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对于外国人来说相当不易。这份信任和肯定,让我分外高兴。

年10月18日,麻醉医生Houlia为朋友做剖宫产手术,她特意邀我帮忙。产妇体重斤,腰麻针穿刺比较困难。在多次尝试后,她急得满头大汗,向我求助。运气不错,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穿刺成功。Houlia不停地称赞“trèsbien!”(意为“太棒了”)

手术很快结束了,她和朋友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并用阿语祈祷,保佑我幸福快乐(事后,Houlia告诉我的)。能够帮到病人,也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情。

从此以后,每次见面,Houlia都会与我拥抱,并说“jetaime!”(意为“我爱你”)。我也会高兴地回应“jetaimeaussi!”(意为:“我也爱你”)

年11月26日,一台剖宫产手术即将关腹,负责的麻醉师Nassima暂时离开。我上前一看,发现产妇突然恶心、呕吐,心率、血压骤降。我意识到,这是发生了牵拉反射。我及时处理,避免了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不良后果。

倪娟及时处理危急情况后,病人化险为夷。

Nassima得知我化解了这次险情,激动地亲吻了我面颊。欣慰的同时,我更认识到“麻醉无小事”,随时都充满了危险,如履薄冰,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

阿国的人们很淳朴,从医务人员到患者,我和他们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年,中国成立的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便是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医疗队员们用一台台手术、一次次治疗,践行着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沉甸甸的接力棒转交到我们手中,我们也会如前辈们一样,在广阔的非洲大地上挥洒中国医者的仁爱和无畏。

(五)万里之外的牵挂

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挑战不止来自于工作,更表现在生活中。

为了确保中国医疗队的安全,医院救护车接送,时刻都有警察跟随保护。所以,工作和购买生活基本物资,我们几乎不太出门。

事实上,出门也没有意义。每逢周末,很多商店和超市都不营业。“累了,不想工作”,任性的阿国人民真是拒绝“内卷”第一名。

倪娟(右一)与塞蒂夫总院高级复苏医生合影。

为了自给自足,我们捡起了中国医疗队的传统“手艺”——种菜。当地绿叶菜稀罕金贵,从拿手术刀的教授到拿麻醉穿刺针、针灸针的医生,一个个都锻炼成了种菜、拔草、施肥的能手。粗糙的双手就是最好的见证,见证生活的艰辛,见证每个人的成长,见证自己劳动的成果。大家都有信心,共度这段最难熬的日子。

相比枯燥的生活,更难熬的是对亲人和孩子的思念。

阿国与国内时差7个小时,每天下班,国内已是凌晨1点。我与家人只能提前约定电话视频的时间,尽可能地看看他们,释放自己的感情。

每当夜深人静,远在非洲的我,因为思念,对大国小家有了自己的体会。慢慢咀嚼着那份情感,我知道,家是我最炙热的牵挂,是我坚持的力量之源,也是我们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内涵最温暖的注脚。

来源:荆州日报客户端特约记者朱飞通讯员王茜鲁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gx/1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