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刊周星端午节和ldquo
白蚀丸价格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3010.html 周星,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 端午节药俗、药事(一)端午药俗之一:采药 五月端午,踏青采药是最重要的习俗,采集百药也最能体现端午节的本义和实质?难怪有学者主张将端午节视为中国的“药草节”?端午作为一个“采药日”,其在中国节日体系中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地位?《夏小正》:“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荆楚岁时记》:“是日竞渡,采杂药?”所谓“杂药”,即指各种药草?又“四民并蹋百草”,“今人有斗百草之戏也?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唐韩愕《岁华纪丽》:五月,“百药可蓄”;端午日,“结庐蓄药,斗百草”?宋吴自牧撰《梦粱录》:“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疫等用,藏之,果有灵验?”《辽史礼志》:“五月重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可知端午采药是一种古俗,所谓“斗百草”当系成人采药时,孩童们以草茎或根杆互相比斗坚韧,其意义当与“踏百草”?“采百药”相通,它同时也应是辨识和鉴别草药的一种途径?和采药古俗一起传承至今的,还有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观念?当今中国各地民间,普遍认为端午所采草药最好?最为灵验有效,甚至说端午之前采药草太嫩,之后采则太老?又有指最好在当天太阳未出之前采药,认为采集到沾有露水的草药,药性才佳?在端午采药活动中,往往还会突出地强调“午时”?民俗知识对此的解释,大体上是指此时因阳气极盛,根茎皆可人药的草药生长亦极盛,故药性?药气最强,药效?药力自然也最佳?这种解释其实也颇有历史的渊源?明人高濂撰写《遵生八笺》,其中“四时调摄笺”引证了很多典籍文献,诸如《琐碎录》?《广惠方》?《千金方》?《云笈七签》?《养生论》?《本草》?《救民方》?《万氏家抄》?《礼仪志》?《卫生方》?《洛阳记》等,多有关于五月五日采药备用?合药灵验之偏方?土方的记述?其中有些较为容易理解,有些则荒诞不经?近乎巫术?例如《卫生方》:五日“取鸡肠草阴干,烧灰,治积年恶疮,极效;采无花果,阴干,治咽喉诸疾”;《本草》:“五日采苋菜加马齿苋为末,等分,产妇服之易产”;“五日取露草百种,阴干,烧为灰,以井水炼成膏,再用严醋和为饼子,腋下挟之,干即换去?五遍,能治腋下臭气,又能抽出一身中疮积毒气?挟完,即以小便洗腋下干净,最效”?《礼仪志》:“五月五日取冢上泥并砖石一块回家,以小瓶盛埋门外阶下,合家不患时疾?”明清地方志对端午时的采药之俗有很多记载,不仅说明端午药俗的普及程度,也多少反映出各自不尽相同的地方特色?明弘治《太仓州志》:“午时收百草为药?”嘉靖《江阴县志》:“午正蓄采百草备毒?”嘉靖《尉氏县志》:“其日午时采百草为药,并贴符禁?”万历《贵州通志》:“午时采药一枝箭类蓄之,以治诸毒?”崇祯《嘉兴县志》:“五日为端阳节,祀先收药草(五日百草木叶皆灵,宜多采取备用)?”清顾禄《清嘉录》:“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清李光地等撰《御定月令辑要》引《桐庐县志》:“五月五日,医家咸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门也?”在浙江等地,旧时不少医家确曾相信在端午节这天,因“天医星”临空,故于午时采药最好?在湖北监利,人们于端午日“采百草",相信端午前后的草药茎叶成熟,药性最好?端午百草为药,不少地方均相信端午采的草药有特效,民谚对此有很多形象的说法,例如,“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人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等等?广东海丰有一句歇后语:“五月初六艾—过时”,意思是说过了五月初五,艾草的药效就大打折扣了?端午所采草药最灵验的观念后来还逐渐扩展到越南?韩国和日本?在越南,人们认为端午正午时分寻采草药,其药效最好,这除了以东方医学的“阳气”说为根据外,又有诸仙在午时给药草施加了仙法的说法?在古代日本,端午时宫廷有骑马采药亦即“药狩”之俗(飞鸟时代),贵族们则互赠“药玉”(平安时代)这种“药玉”很像中国的香包,有的是用杜鹃花?苦楝子?橘子花?蓬?菖蒲五种植物包裹中间的麝香?沉香等香药袋而制成,再用五彩丝带编结出垂穗?在日本民间,有的地方还把端午这天称为“药日”,若下雨则叫“药雨”,是很吉祥的?端午节百草为药以及端午药最为灵验的俗信,至今仍是中国各地民间最具有共享性的民俗知识之一?在辽宁省新宾县,满族妇女端午早晨出门采“百步草”,即在百步之内可采的青草,晒干后收存,日后家人若有小病,用它熬汤喝?或端午日出之前,采艾蒿放在屋檐上或插在门窗上,晒干后亦收存备用,若有人受风,用它煎熬汤水,以为洗治?在山东省胶东一带,老百姓多在端午早晨?太阳出来之前到村前寨后?田间地头采摘车前子?紫花地丁?艾蒿等,在院子晒干后悬挂起来,以备药用?云南省兰坪县的普米族亦有端午采药之俗,当地认为端午这天是“药神”下凡之日,他赋予地上所有植物以神力,故这天百草皆药,药性也比平时强很多倍?这天一大早,各家男女青年皆上山采药,老人们则在房前屋后采些艾蒿青枝插满每道屋门,当天的晚饭就用白天采来的药草炖肉?端午所采草药,或因有"药气”可以驱秽祛毒?净化空气;或因具备了清热?解毒?祛湿之类的药效而为民众所依重?这些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端午草药,大多是老百姓熟知的,多属“凉药”,故适宜在炎热天候时发挥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往往含有挥发性辛香成分,很容易被民众以嗅觉感知到其“药气”?(二)端午药俗之二:制药?合药 既然端午百草皆药?遍地是药,端午是药草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那么,根据同样的理由,端午这天也最适宜于制药?合药?汉崔宴撰《四民月令》:“是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舂百药”条引《四时纂要》:“端五日,采百药苗,以品数多为妙,不限分两,春取自然汁,和石灰三五升,脱作饼子,曝干,治一切金疮,血立止?兼治小儿恶疮?”“合诸药”条引《琐碎录》:“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腊日?除日前三日合药,可久不歇气味?”这是说其时所合之药的效力能够维持长久?又《帝京岁时纪胜》:“午日,和土粉晒干,擦小儿热擁?”明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引述或记载的一些偏方,强调在端午炮制才灵验,如“五月五日宜合紫金锭?保生锭子,治小儿疾?方在医书录?内府此日用雄黄研末,少加朱砂,收真蟾酥作杵,阴干?凡遇恶毒初起,以唾磨搽,微痛,立消”?端午所制之药以菖蒲酒?雄黄酒较为普及?菖蒲酒最早见于班固《后汉书》:“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剌史?”《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唐殷务藩诗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明高濂《遵生八笑四时调摄笺》:“端午日,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屑或切以浸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目聪明?”明清以降,雄黄酒逐渐流行起来,袁景澜撰《吴郡岁华纪丽》:“今吴俗,午日多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清嘉录》的记载略同?吴存措《江乡夜物志》:“蒲酒,到蒲根人火酒,和雄黄饮之,或以涂小儿额上?”可知菖蒲酒和雄黄酒,其实是相通的,有时就是一回事,而雄黄酒更被认为有消毒功效,毒蛇蚊虫皆畏避之?雄黄酒一般是将少许雄黄粉放人白酒或黄酒而成,有时还在其中浸泡切碎晒干的蒲根?在早先的菖蒲酒中添加少许雄黄,可能是受到道教的影响,朱砂与雄黄都是道家炼丹喜用之药物,被认为有辟邪之力?端午制药之俗中较特异的当属采捕瞻蜍,刘晓峰指出,古人强调端午上午采捕蟾蜍最好,因为端午之午时,纯阳用事,为一年中“阳之极”的时辰?蟾蜍,俗称癞蛤蟆,和蜈蚣?蛇?蝎?蜥赐并称“五毒”,为端午前后各种毒邪之气的具象化,也是民间端午各种辟邪驱瘟之举措所针对的对象?采捕五毒之一的蟾蜍为药,在笔者看来,乃是一种化“污秽”为“力量”的努力,唯其污秽,故有力量;或通俗一些说,便是基于“以毒攻毒”之民俗知识的信念才得以成立的俗信?汉代已有五月捉蟾蜍之俗,汉刘安《淮南子》有“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的说法,后世则主要是在端午时采捕蟾蜍为药?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三引《药性论》云:“端午取蝦蟆眉脂,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孩儿相瘦者,空心一丸?”又“捕瞻蜍”条引《抱朴子内篇》:“肉芝者,谓万岁蟾蜍……以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虾蟆,味辛寒,有毒,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疗阴蚀疽疠恶疮獅犬伤疮,能合玉……五月五日取阴干,东行者良?”万历《沁源县志》:端午“采百草,熬膏药,侵晨捉虾蟆,法师练咒有验”?明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岁五日,医院官,来捕虾蟆?”又:端午日,“太医院官,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蟆,取蟾酥?其法:用针枣叶刺蟾眉间,浆射叶上,以蔽人目,不令伤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一:“虾蟆于端午日知人取之,必四远逃遁?”旧时北方俗谚有“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蛤蟆蝌蚪躲端午”的说法,这些都和端午采蟾蜍为药的习俗有关,它与《五杂俎》中的说法,当属同一个知识谱系?《清嘉录》:“药市收癞虾蟆,刺取其沫,谓之‘蟾酥’,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万计?人家小儿女未痘者,以水蓄养癞虾蟆五个或七个,俟其吐沫,过午取水,煎汤浴之,令痕疮稀?”《吴郡岁华纪丽》:“今吴俗,亦于午日……又收蜈蚣蛇脑,皆以备攻毒之用?”所谓“蟾酥”,是指由蟾蜍分泌的体液所制成的专治皮肤病的药,今在江苏一些地方仍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一带甚至在这天给小孩子吃蛤蟆,认为消火清凉,可使夏无疮疖?清朝曾有雍正皇帝恩赐大臣杨名时“端阳药锭一匣”的纪录,究竟此药为何物不详,但当属端午所采所制而储备待用者无疑?另有嘉庆十二年端午,皇帝赏赐安徽巡抚初彭龄药锭一匣(包括紫金锭?蟾酥锭?盐水锭等避暑药品),又嘉庆二十四年端午,皇帝赏赐闽浙总督董教增药锭一匣等史事,可知宫廷对端阳药的重视?在这种端阳药锭当中,一般就应包括有所谓的“蟾酥锭”?民间又有从蟾蜍制取“蛤螺金”的偏方,亦即在端午早晨捉蟾蜍,往其肚中塞进墨块,等一两个月后取出,即为“蛤蟆金”,涂之有解毒疗痈?消肿镇痛之奇效?该偏方其实在古代就流传颇广,如嘉靖《广平府志》,“取虾蟆噙墨涂毒疮”;嘉靖《归德志》,“取虾蟆噙墨备涂肿毒”;同治《宜昌府志》,“捕蟾蜍以墨人腹中,俟干取出,涂肿毒有验”?在这些验方中,蕴含着端午采捕蟾蜍为药之民俗知识的逻辑:既然蟾蜍多生癞斑(很像人类皮肤病的症状)却浑然无事,故以其为药,它就应该对皮肤病有特效?这和文化人类学揭示的基于“相似律”的巫术当属同一类原理?(三)端午药俗之三:用药 1.以“药”或“药气”避邪端午之辟邪驱瘟的多种举措,归纳起来,无非是神(符)?药两解?既有把神符焚化?服其灰为药的情形,也有将草药或其他药材作为镇物用来厌胜的情形,更有以药人符,使两者结合的情形?在借助超自然之神力辟邪或借助药力?药气来驱瘟祛毒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论及端午节药俗时,必须注意到此类神?药两解之方法的普遍性?例如顾禄《清嘉录》:“男女佩带辟瘟丹,或焚于室中,益以苍术?白芷?大黄?芸香之属,皆以辟疫祛毒?”就是典型的神(符)?药两解,符和药相得益彰的例子?除了悬挂天师?钟馗像?龙舟竞渡系五彩丝线和各种驱除五毒的举措之外,端午药俗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便是用“药”和“药气”克制邪毒之气?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鹊巢灸病”条:“端午日午时,焚鹊巢灸病者,疾立愈?”《岁时广记》卷二十一引《岁时杂记》:“京师人自五月初一日,家家以团粽?蜀葵?桃柳枝?杏子?林禽?柰子,焚香或作香印祭天?”又卷二十二“焚故药”条引《岁时杂记》:“端五日午时聚先所蓄时药,悉当庭焚之,辟疫气?”端午以药和药气为辟邪祛毒之镇物的做法,更为普遍的是将艾草?菖蒲?大蒜等悬挂门首或插在门窗上?其中菖蒲?艾蒿被相信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宋周密《武林旧事》,“又以大金瓶数十,徧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虽贫者亦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又钉艾人于门上?”明何乔远撰《闽书》:端午“有则采葛藤悬户外,谓可禁蛇”?《燕京岁时记》:“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清嘉录》:“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又:“五日午时烧蚊烟,能令夏夜无蚊蚋之忧?”吴存楷《江乡节物诗》:“网蒜,午日择蒜本之不分瓣者,结线网系之以为饰?”《清嘉录》里也提到,找独头蒜,用线网装好给小孩佩带,是为“独囊蒜”或“独囊网蒜”?和艾草?菖蒲一样,葱蒜之类亦属于有挥发性芳香气味或辛辣味道的“荤菜”,故有“药气”和“药力”?由于艾?菖蒲和大蒜经常组合出现,故吴越荆楚等地又称其为“端午三友”?“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各地民谣对端午的青草辟邪之药俗有很多表述:“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佳节,菖蒲插壁”;“端阳不插艾,死哒变个怪”;“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门前插把艾,驱邪避痕灾”等等?以青绿的药草所散发的芳香清新的“药气”驱除毒虫,净化空气,防范痕疫疾病,很符合“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的古意?山西省解州地方,端午节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陕西省同官地方,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山东各地普遍在门口插艾蒿,但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临沂地区或在大门上插柏枝;有的地方,端午时甚至在室内或院子燃烧艾草’让它散发更多的药气?在闽西客家地区,端午在门上插菖蒲和桃枝,台湾则是插艾?菖蒲和榕树枝,并认为“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此外还要用到大蒜?桃枝?柳枝及“火香仙人掌”等?湖南?浙江等地,有采葛藤挂于门上的情形,据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端午插青所用之菖蒲为“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之首,因叶状似剑,又称“蒲剑”,俗信可斩杀五毒,故人们把艾草和菖蒲的组合叫做“艾旗蒲剑”?在日本,菖蒲除了形状像剑,还因其日语发言与“尚武”相谐,故既用于避邪,又成为男孩勇武的象征?五瑞说亦见于福建泉州,但内容有点变化,那里的人们在门楣上插的五瑞为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在苏州,人们把艾?榕?菖蒲等用红纸绑扎成“蒲龙”,与蒲叶一起悬挂门上?广西壮族地区,除了门插艾草或枫叶,还会在院内煮醋液?烧柚子皮,用蒸发或燃烧引发的药气来清爽空气?在浙江省兰溪一带,端午节的午时,家家要点燃“药头烟”祛除秽气?在湖北西塞的端午龙舟会上,龙舟和菩萨游街所到之处,各家均设香案?摆供品?放鞭炮?撒米茶;曾出过不祥之事的人家则焚烧用稻草和艾草做的“烟包”,希望龙船能将邪恶秽气带走?越南人过端午,把艾草编成当年生肖的形状,挂在门口避邪驱魔;据信艾草的药气给当年生肖注入力量,可免受邪气及瘟疫病毒的侵害?总之,以药和药气辟邪就是要杜绝以五毒为代表的毒气,它们作为“位置不当”的污染,绝对不可让其侵蚀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环境?端午辟邪时以“药”或“入药”之物为装饰的情形也很普遍,如用菖蒲根簪饰发髻等?《岁时广记》有“插艾花”?“佩楝叶”等条,“或以香药为花”,“棟树处处有之,俗人五月五日,皆取叶佩之,云辟恶?其根以苦酒磨涂疥,甚良;煮汁作糜食之,去鱿虫”?宋王曾《端午帖子》:“明朝知是天中节,旋刻菖蒲要辟邪?”再有,就是缝制?馈赠和佩戴“药囊”香包以却病健身?端午香包之俗由来甚古,在南北各地都很普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过端午,以“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等为饰物;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杭州端午之时,赐后妃诸臣以“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清嘉录》:“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中盛雄黄,谓之雄黄荷包?彩绒裹铜钱,为五色符,谓之裹绒铜钱?皆系襟带间以辟邪?”吴存楷《江乡节物诗》:“制绣袋绝小,贮雄黄,系之衣上,可辟邪秽?”《帝京岁时纪胜》:“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抽作大红住硃雄葫芦,小儿佩之,宜夏避恶?”《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庐?樱桃?桑椹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各地香包的别称很多,因其内常装填若干药物,又称药囊?香袋?容臭?佩帷?荷包等,除了装饰功用,还被用来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等?香包多为精工绣制之锦袋,或用五色丝线缠绕,或用彩色碎布缝缀,其内药物一般有白芷?细辛?川弯?芩草?排草?山奈?甘松?蒿本?苍术?菖蒲?牛黄?辛夷?艾草等有芳香“药气”的草药,有时还加人冰片?樟脑?麝香?沉香?丁香?雄黄?朱砂等香料药末;甚或内装茶叶?米?驱邪灵符或铜钱?江南各地视绣制香囊为一项重要的女红,每逢端午前夕,闺女媳妇们都极尽巧思为之?香包因内装药材而香气浓郁,有醒神辟虫等作用?福建长汀客家人一般用花布做香包,形状有菱形?铜钱形?公鸡形等,内装雄黄?麝香?艾叶等以醒脑提神?陕西关中过端午时,用色布彩线缝制各式香包,形状有粽子?老虎?五毒?葫芦?蝴蝶?燕子?金瓜?寿桃?梅花等,并坠有各色丝线缨穗,内装雄黄?艾叶及药材配成的香料?陕西兴平一带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较著名的还有甘肃省的庆阳香包,每年端午家家都会制作,并有相互馈赠香包之俗,当地农村称“耍活子”?庆阳香包的种类很多,有十二属相?粽子?瓜果?花卉等?在甘肃省正宁县,民间还有一套可使香包生香的中草药配方,包括雄黄?艾叶末?冰片?藿香?苍术等,一般是将其洒在香包外面,既可辟邪,又可驱虫?最后,是涂抹或点洒雄黄酒以为辟邪?《帝京岁时纪胜》:“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间,以避毒虫?”《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同治十-年刻本《河曲县志》:“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祛病延年?”同治《直隶澧州志》:“端午……捶雄黄泛酒饮,或涂小儿两耳,日‘开聲’?”光绪七年刻本《翼城县志》:“涂雄黄于婴提顔诸处,以辟邪?”近代以来,各地均在端午时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画额”即在额头写“王”字,旨在驱除邪魅;或将雄黄酒喷洒房屋内外角落?墙壁床帐边缘以避毒虫和瘟疫?还有人家用丝绵裹雄黄,投人井中以祛水中之毒?在广西宾阳等地,人们买来雄黄?朱砂?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浸入白酒,端午这天用菖蒲?艾蓬之类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并用此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瘴气?2.药浴端午日以兰汤洗浴或以采来的青草等烧水洗澡,乃是起源颇古的习俗?此种以沐浴来驱邪?避瘟?禳病的传统,在中国各地乃至东亚各国,至今仍以各种变通的形态而存活着?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据说当时之兰非今日之兰花,而是菊科之佩兰,有香气?年铅印本《民国新修大埔县志》:“旧俗于是日刈取各种药草,正午时汲水之,谓之‘午时水’?家人浴之,谓可医病强身?”福建省长汀一带过“五月节”,端午前一天,乡民们到城里售卖“药把”,常见的有艾叶?菖蒲?蚊惊子?大毛风?桃枝?金银花藤等,多是解毒?清热?祛风?除燥的草药;城里人买了或插在门楣两旁避恶,或用来煎熬“药把水”,在端午中午沐浴?湖南等地民间有“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的说法,端午用自采或购买的草药熬水洗澡,即为“洗端午澡”?在永州江华?江永?祁阳?宁远等地,用于洗端午澡的植物主要有艾叶?鱼腥草?菖蒲?紫苏?扛板归?大蒜?海金沙?金银花?茶叶?千里光?野燕麦?苦参?蒲公英和车前草等,多是些清热解毒?杀菌祛风的草药?湖南道县端午时要“洗风药”,这天下午全家大小洗草药澡?乡民一般是从四月最后一天起上山采药,除供自家“洗风药”,还大量上市出售,形成“草药集”?这些草药大都是供人们药浴所用,药性多有清热?祛风之效,如金银花藤?灯笼草?大枫艾?猪笼草?油茶叶等?大人通常是在清水中加几瓢药汤冲凉,小孩则用澡盆洗,在药汤中泡一泡?有孩子的家庭会多备些草药,切短晒干后储存,以便以后给孩子多洗几次?广西有些地方常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人们普遍相信不分男女老少,洗了端午药浴可除暑邪之气并防治_子?疖疮等?四川会理等地也有端午以鲜药草熬水洗药浴之俗,从五月初一起,乡民纷纷上山采挖沙参?泡参?玉竹?仙茅?透骨草?牛蒡根?牛口刺等,运到县城供洗药浴的人购买?在云南省普洱地区的端午药市上,约有30科45种药用植物分别被用于药浴?药膳和药饮,其中药浴所用亦多为清热?解毒?祛风的草药?在海南岛,除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外,当地过端午还要“洗龙水”和洗草药澡?洗草药澡是指用大锅熬艾草水洗身;洗龙水则指海水浴?人们相信端午用海水擦眼可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除皮肤病?在澄迈县,每逢端午都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岛内各地乡亲纷纷来此“洗龙水”?在江苏省南京一带,旧时端午,合家大小用放人雄黄?小钱的清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认为可除一年眼病?端午这天的露水或特意汲取的“午时水”也富有灵验的“药力”?康熙十三年湖南营田《李氏族谱》:“端午日晨,田夫赤足于草中行,尽沾露水,谓踏草露水,以祛泥中湿热之气,去夏秋痈痛之苦?”台湾有端午“浴苦草”之俗,即用苦草?菖蒲?艾蕊等烧水给孩子洗澡,以去百病;或以午时水为洗澡水,或在端午日采刺蒺藜等草药枝蔓煮汤沐浴,认为可消风治病?午时水取来后一般要晒一晒,然后放进榕枝?艾草?香茅等,全家用此“净水”擦洗身体,有“身体洁净”之象征意义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在著名的鹿港护安宫,要由神喻确定取水年份和地点,取来的午时水还要“绕境”,并被赠予路旁搭坛祭拜的乡民?东北的满族有去郊外踏露水之俗,用这天的露水洗脸?洗头?洗眼,俗谓可不生疮疖,不得眼病?在湖北竹溪?房县等地,端午这天一早采药以沾到露水为吉,人们相信用端午露水洗脸?擦眼可防红眼病,擦洗颈部和四肢则防止四肢麻木和疼痛?在广东从化’端午正午以符水洗手眼后将其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端午药浴传统,在当今中国各地仍以各种方式被国人继承,例如在年端午节时,在广州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有人免费派发所谓的“艾礼包”,里面装有新鲜的艾叶以及“六神艾叶沐浴露”?“六神艾叶香皂”等,呼吁人们在端午节这天,“洗个艾叶澡,夏天肌肤好!”;再比如,名为“田婆婆洗灸堂”的企业,也正是利用端午洗药澡这一习俗来经营的?3.“入药”的端午食俗?药酒?药膳?端午茶端午吃入药食物的历史很悠久,前已述及,宋代时就有一种端午食品“百草头”,是将杏?梅?菖蒲?生姜?李子?紫苏等切成细丝,用盐或糖?蜂蜜浸泡后食用可谓既是良药,又是美食?当今各地端午的节日饮食,很多也都和“药”有关?如山东一些地方吃艾叶煮鸡蛋,端午一大早,将新鲜艾草放在锅里煮鸡蛋,蛋皮变成微绿,带着微微的艾草香?在闽西长汀一带,把鸡蛋?鸭蛋和“药把”同煮,孩子吃了“药把蛋”就不生痱子?不生癣?在苏州乡间,端午吃水煮大蒜,把它看作是一种良药?云南省梁河的阿昌族,这天要采摘一二十种野菜混合炒着吃,俗称“八宝菜”,认为吃了会减少疾病?毛南族端午要吃一种糍粑,其内加人当地一些草药,故有香味,老人们说吃了不生病;除用端午采来的草药在锅里煮水给孩子洗澡外,大户人家这天还吃“蛇餐”,即买来扁头风?过山风之类毒蛇用草药煨炖,据说这天吃了蛇肉?蛇汤,不患风湿和各类皮肤病?近年来,还有人在互联网上介绍端午用艾草做“食疗”,如“母鸡艾叶汤”?“艾叶甜汤”?“艾叶饼”?“艾叶粥”等?端午节服食或饮用某些特定“药物”的情形,首先以饮药酒辟邪最为普遍?宋人梅亮臣《端午晚得菖蒲》:“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古人岁时之事,行于今者独端午为多?”“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棕子,吃加蒜过水面,赏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安陆县志》:“采菖蒲及雄黄渗酒,家大小俱饮,仍邀集宾好?”在闽西长汀,端午时每家都用米酒调一点雄黄,制成雄黄酒,全家老少都象征性地稍饮一点?苏州一带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雄黄酒),雄黄酒即其中之一?当地又有“晒雄黄酒”之俗,五月初一至初五,每天在太阳下晒一晒,然后端午时饮用?全国各地谚语有“雄黄烧酒过端午”?“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端午喝雄黄,四季不生疱和疮”?“端午节,雄黄泡酒五毒灭”等很多说法,可知此俗信在民间根深蒂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所述白娘子故事,后在方培成的《雷峰塔》中增衍出“端阳”?“求草”等桥段,白娘子在端午时喝雄黄酒现出原形?吓煞许仙的情节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次,吃“药粽”?粽子是端午节令食品,其中蕴涵着很多象征意义,例如周处《阳羡风土记》所谓“盖取阴阳包裹未散之象”的宇宙观意义?吃粽子也涉及到“药食同源”的原理?例如,在粽子里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为“益智粽”?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记制作粽子的方法,除包裹禽肉?板栗?红枣?赤豆之外,还添加各种果实?草药,做成各种形状?《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五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粘米,名曰角黍,相遗,俗作粽?或加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在这些粽子里,既内含着阴阳之类的生活哲学,又寄托着通过药物养生保健的期许?实际上,连同包粽子的苇叶?竹叶?荷叶之类,都有清热解暑之效,而粽子味甘性平,也是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良“药”?嘉靖《归州志》:“采药叶包糯米为角黍,致馈亲朋?”据说阿昌族的端午粽子有不少种类,其中有一种素粽子,据说用它在家堂祭祀过神灵之后,当家人腹泻时把它烧焦吃,即可治愈?第三,端午“药膳”?在四川省会理等地,端午要吃药膳,俗称“吃药根根儿”?县城周边乡民从五月初起,就去山上采挖多种宜于炖食的草药,供县城过端阳节吃药膳的市民购买?当地民间有“冬病夏治”之说,人们相信人夏湿热,需在端阳时以鲜药炖肉为食,这样一年都会身体康健?这种药膳以火腿?骨头汤?肉皮和牛蒡根?牛口刺?沙参等草药炖制而成,有滋补之效晚饭吃了药膳,再合家出游以助消化,民间称为“游百病”,取“端阳一游,百病不生”之意?云南省宁洱县(原普洱县)?普洱市(原思茅市)及其周边村寨,有在端午期间“食根”的地方性饮食文化传统?端午食根之俗源于当地民众对药根膳食的喜爱,人们对植物的可食之根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其中融汇了当地汉?傣?拉祜?哈尼等诸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根据一项民族植物学的调查,思?普地区的端午食根药膳所涉及的植物种类,合计有38种,它们分属22科32属?当地的民间医生认为,端午前后正是滇南一年中水土更替?转折的时节,人最容易生病,因此,需要吃一些药物以驱逐沉积一年的浊气,同时,补益正气以便抵抗节气变化所可能带来的疾患?端午当天思茅集市上的新鲜草药摊点,大都是适宜于用来炖鸡?猪蹄做药膳的,如麦冬?天冬?牛膝?大蓟(俗称棘刺根)?牛蒡?茴香?商陆(俗称大麻菜)等?滇西北的摩梭人有端午“喝药汤”(亦是一种药膳)之俗,从农历五月初四起,各家采菖蒲?车前草?薄荷?青蒿?马蹄草?臭参等新鲜药草,将其切碎,与腊肉?鲜肉或鱼肉?鸡肉一起炖成药汤?端午早晨先祭祀诸神祖先,接着全家一起喝药汤?药酒,认为端午喝了药肉汤,有病治病,无病可防?第四,端午茶?浙江省松阳县有一种“端午茶”,它是根据当地水土,融汇中医养生原理,以草药为基础发明的一种饮料药?民间认为其疗效可避邪解毒?防治中暑?祛湿散风?清热消炎?解渴提神?祛积消食等,又有“百病茶”?“万能茶”之称?松阳端午茶的主要药材有山苍柴?石昌蒲?小叶溶?银花藤?山当归?野丹参等,并无固定配方,任凭采药者结合各自家庭的口味?体征和经验制作?一般是将草药晾干,剁成1 ̄2厘米的小段,在锅里略经炒制,或切后直接晒干即可?饮用时开水冲泡即可?又在台湾?福建和广东等地民间,盛行在端午节正午泡饮“午时茶”(或“艾叶茶”)?宁化客家人过端午,各家都会储备一些“家茶”(即青草药),供以后日常煎用;同时还储备一种“藤茶饼”,是用鲜草药焖煮捣烂,拍压成饼形,据说可治中暑?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失音?便赤?风火牙痛等?(四)端午药俗之四:祭药王 有些地方过端午,还有祭祀“药王”的民俗?祭药王是因为有民众相信端午采药治病?驱瘟除疫的方法,是药王传授的?但各地所祭药王往往各有出处?湖南省株洲炎帝陵附近地方的端午药师祭,是以发明医药的炎帝神农氏为“药王”,端午这天举行采百药活动,就是为了纪念和祭祀他?苗族传说的药王,则是他们信奉的祖先蚩尤?壮族的药王节亦称药师节,传说是药王发现药草,为人治病,向民众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壮族地区较大的村子往往都有药王庙,每年端午祭祀时也进行采药活动?在桂北一带,传说端午这天是药王的生日,故百草皆入药,此日之药特别灵?由于有药王的加持,药才灵验,这可以说是药物获得超自然神力的另一个途径?“端阳药"就是"宇宙药”由于各种端午药俗所依据的是阴阳五行、岁时天候之类的古代宇宙论,因此,“端午药”或“端阳药”的神异灵验,其实就是基于一种“宇宙药”的逻辑。也就是说,本文描述的种种端午药俗,均可以在“宇宙药”的概念之下予以解释。所谓“宇宙药”,主要是指这些药物的神异和灵验基本上是由某种宇宙理论所支持的,它们被认为浓缩或凝聚了天地宇宙的精华与能量,它们之所以能够治病防疫,是因为其背后蕴藏着宇宙自然的规则。 林林总总的端午药俗中内含着中国非常普及的一种民俗观念,亦即端午(几近夏至)之及“午时”之时间的神圣性、特异性和危险性,其在宇宙自然的运行中,处干“天地相遇”、“阴阳会遇"、“阳复阴升”(《御定月令辑要》卷十),亦即“阴阳争,死生分”的节点,故阳气渐至极盛,达到端点,阳中至阳,天气日趋炎热,百毒俱生,恶暑之气和阴气开始萌动、泛滥,所谓“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班固《白虎通德论》汃《岁时广记》卷二十一"趁夭中”条引《提要录》:“五月五日乃符天数也,午时为天中节。“正如《岁华纪丽》所云,“当阳极阴生之际,是养神保寿之辰",“当阴阳纷争之时,是斋戒养恬之日”。这一时间的神圣节点,也正是汲取着天地日月之精华的各种草药茂密生长,其所积蓄的“药气”、“药力”和宇宙自然之正气、阳气旺盛之时。所以,用“药气“抗拒毒邪之气的污染,维持宇宙自然及人体的均衡和谐,便构成了端午药俗及其特别重视午日午时的根本逻辑。如果没有“药气”和“毒气”去抗衡,“宇宙力量的失衡”就将导致疾病泛滥,从而使生活世界趋于崩溃心各种形态的"端午药”及其相关的病因说和药理学依据,与其说它们是“科学”的,不如说在其背后存在着既涉及“天时"、又内含着神秘数字的宇宙论式的解释,例如,五月五日、五行、五彩丝线、五毒等。在安排天地万物之规则的意义上,包含神秘数字作为其自立完成之足够证据的宇宙论有助于建构或恢复秩序。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端午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宇宙药”。”认为采集药草只有在特定的时节,举行特定的仪式才能发挥疗效"的文化在世界上很多,这和即便是巫医也有可能对药草的特性、毒性等有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并不矛盾。在中国,也并非只有“端午药”是在特定的时间或时辰采集、炮制、服用而获得神力奇效的,实际上和自然节令的变化相伴随的类似现象还有不少,例如,也有在春分赶药市、清明采药、重阳防疫、入冬滋补之类的案例,对此尚需要研究者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的整体,在其与宇宙自然运行的相互关联之中予以把握和理解,相信“宇宙药”这一概念在上述学术性尝试中是很有解释力的。由于端午所采、所制、所用之“百药”和它们所要克服的“百病”和“百毒”之间,并不能够完全建立起逐一对应、对症下药之药理学意义上的清晰关系,因此,说它们是万能的“宇宙药”也就不难理解了。 恶月百毒俱出之时,正是采药灭毒的最佳良机。端午药俗内含着万物相生相克的逻辑,浸透着以毒攻毒、变毒为药以及神、药两解的民俗智慧。虽然本文对采药、制药、用药以及用“药”和“药气"辟邪、洗药浴、吃药膳、喝端午茶等等端午药俗、药事是分别展开描述的,但它们彼此间的关联应是非常密切的,更宜千被视为是一组或一群具有整体性的文化事象。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在有的地方成了诗人节,突出地水祭屈原(或其他人),而有的地方则强调吃粽子,但无论如何,端午药俗乃是其最为普遍的基础,堪称是端午节“文化丛"的“核心元素”,换言之,是药俗更多地体现着端午节的本质和普遍意义。端午作为祛疫壤灾、驱恶辟邪的节日,其种种药俗包括其间人们采取的各种仪式性的行为与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去除毒气污秽的传染,在一切层面和从所有侧面确保个人、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净化,从而实现人们追求平安、和谐和健康的心愿。在端午的种种药俗中,既有通过入药的各种食物、饮料等来调理身心的内容,更有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的净化仪式来应对因自然节令变化所滋生之危险的内容。由于在此一“天时“关节点上的药俗、药事、养生和防疫活动等被认为效益最佳,所以我们说,端午节蕴含着民众对于天时和人事、自然和文化、身体和精神之融和、顺应和相互调适的探求。端午药理解为“宇宙药”,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各种相关草药的药用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端午药俗中可能内含着的“科学“合理性。毫无疑问,端午药也和其他中药一样,都有着长期的药物实践作基础,也都具有经验或体验科学的属性。但与此同时,端午药和其他中药一样,始终都是“文化中的科学”,亦即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而积累起了独自的经验合理性。端午药和其他中药并不具备以试验室的分析化学或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药理学依据,其作为“科学“依然得以成立的理由,主要是相关的经验性事实在特定的文化逻辑或知识体系内得到了说明乃至于有力的支持。在很多描述和阐释端午药俗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医学唯物主义”倾向觅亦即对端午药俗事象使用现代药物学、药理学的观点去予以正当化,例如,将悬挂具有“药气”的艾草之类说成是通过药物进行空气消毒,把清毒解热的药效说成是消炎等等。笔者赞成对“端午药”作各种药理学和民族植物学之类的科学新”发现“,也赞成在现代社会把端午节的某些活动延展成为在民众中普及草药和相关的保健防疫知识,甚至促成其朝公共卫生运动的方向实现某种转型,但作为学者,从端午的本义出发,经过对端午药俗、药事的种种翔实分析,得出了端午药就是“宇宙药”的结论,此种民俗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努力去追求的。本文节选自《节日研究》年第1期。版权声明:本文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编辑删除。 梦龙教科投稿邮箱menglongjiaoyu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cd/7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96块钱一盒的ldquo人参补气胶囊
- 下一篇文章: 这些田野路边的ldquo宝贝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