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方法见最后

一年级语文

(42篇)

生命的源泉

我的家乡有一口老井,村上几代人都是吃井水长大的。后来村里安了自来水后,村民们还是喜欢打老井的水来洗菜做饭,因为老井水清亮甘甜,没有碱味。

听奶奶说,这口井是当年一支路过的部队挖的,由于地下石头太多,他们持续加班,不分白日黑夜,挖了十多天才挖好。其中有几位战士,实在太累了,就在挖井现场打个盹儿继续挖。因为这口井挖得深,所以井水特别清澈甘甜,而且取之不尽。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老井也显得陈旧。村民们献计献策,将老井进行了加固和完善,还专门买来了一块石碑,正面雕刻一行醒目的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背面详细地记载着这口老井诞生的经过,便于后人永远地记住它——这口来之不易的生命源泉。

.井边的石碑上正面刻着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读短文,用短文中的词语来描述井水的特点。

3.“吃水不忘挖井人”对应的成语是。

①水滴石穿②饮水思源③落花流水

参考答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

2.清亮甘甜没有碱味

3.②

感谢

小鸟感谢蓝天,是蓝天的广阔,让小鸟自由飞翔;

鱼儿感谢大海,是大海的浩瀚,让鱼儿游得欢畅;

树木感谢泥土,是泥土的营养,让树木茁壮成长;

花儿感谢阳光,是阳光的照耀,让花儿鲜艳芬芳;

我们感谢妈妈,是妈妈的哺育,让我们幸福健康。

.选一选。“大海的浩瀚”的意思是。

①深蓝色的大海②海水很咸③无边无际的大海

2.填一填。

蓝天让小鸟飞翔,小鸟感谢它的;鱼儿游得欢畅,鱼儿感谢大海的;我们感谢妈妈的哺育,是妈妈让我们。

3.写一写。

羊儿感谢草原,是小草的,让羊儿。

小朋友感谢,是的,让大家健康成长。

4.想一想。

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③

2.广阔浩瀚幸福健康

3.示例:肥嫩健康成长;老师老师培育

4.示例:我最想感谢爸爸妈妈,他们对我的辛勤培育使我越来越优秀。

二年级语文

(50篇)

古诗二首

春天来了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不知不觉地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花开了,有红的、粉的、紫的、金黄的……五彩缤纷,真美丽啊!最吸引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把短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仿写词语。

例:绿油油(ABB式)

例:一阵阵清香一()()葡萄一()()草地

3.读短文,并填写正确的词语。

冬天过后,来了。花园里开满了的花。花的上方有蝴蝶在。田野里,和也开出了花,真清香!

4.看,春天来到了你家的小区里,小区里有哪些变化呢?写一写。

参考答案:

.。,,。

2.红彤彤黄澄澄串串片片

3.春天五彩缤纷翩翩起舞蚕豆油菜

4.示例:儿童们换上了春装开始在院子里玩耍,老人们也三五成群地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

一粒种子

叶圣陶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泥土中的种子最先听到的声音是()。

A.春风轻轻地吹着B.泉水在唱歌C.小鸟在唱歌D.小孩子在唱歌

2.种子把身子挺了次,才钻出地面。

3.文中画“”的句子要读出(①急切②紧张③难过)的语气。

4.想一想,钻出地面的种子看到了一派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

.A

2.四

3.①

4.示例:种子看到了蓝蓝的天,清澈的小河,绿绿的草地和火红的太阳,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呀!

三年级语文

(56篇)

类文阅读-古诗三首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惜:()A.可惜B.珍惜C.爱惜D.痛惜

尖尖角:()A.蜻蜓尖尖的尾巴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C.尖尖的树枝D.尖尖的莲蓬

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泉水()柳枝()树荫()荷叶()荷花()蝴蝶()蜻蜓()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CB

2.画“√”:泉水、树荫、荷叶、蜻蜓画“×”:柳枝、荷花、蝴蝶

3.例:我体会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系()藜()沾()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时的所见所闻。

A.春日赏花B.夏日淋雨C.春日远足D.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的春天(双选)。

A.草长莺飞B.生机勃勃C.色彩缤纷D.花红柳绿

.jìlízhān

2.春日时雨时晴,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欲湿未湿,杨柳风最柔,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冷。

3.C

4.BC

四年级语文

(54篇)

类文阅读-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A.膏药B.泥土滋润状

晌:A.晌午,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笋: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等。

3.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可以看出。

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BB

2.雨草花竹笋

3.夏春鞭笋过墙

4.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

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A.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B.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相唤:互相呼唤。

D.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是

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2.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4.示例: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以及他们劳动的忙碌。

五年级语文

(46篇)

类文阅读-古诗三首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第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的农村儿童形象。

A.淘气顽皮、聪明伶俐B.热情淳朴、天真可爱C.遇事慌张、手足无措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三、四句的意思。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乡村生活?

答案

.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

2.B

3.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4.例:宁静优美,闲适舒坦。(意思对即可)

清平乐(yuè)·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同“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首词,其中()是这首诗的词牌名,()是题目。

2.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

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

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

3.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

4.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清平乐村居

2.B

3.溪头卧剥莲蓬4.通过描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语文

(38篇)

类文阅读-北京的春节

春节的传说(节选)

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2圆。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山西古籍出版社有删减)

.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读了短文,你知道春节的由来了吗?

.叫苦连天无济于事

2.C

3.一年有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有十二个月。

4.示例:万年发明了万年历,让国君祖乙给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定个节,于是国君就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

春节文化的生活德育智慧(节选)

赵丽娟

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辛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因此,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

有歌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祭灶日,春节的幕布正式拉开。祭灶时家家户户都要献麻糖:一方面用贿赂的手段甜了灶王爷的嘴,另一方面粘住灶王爷嘴使其只能“上天言好事。”腊月最后一天(除夕日),则是展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喷火口:红红火火的窗花、剪纸、春联,叱咤威武的门神画像,迎接诸神的神像、焚香、祭品、鞭炮,全家团聚的饺子、金鱼、花糕、公鸡,为初一准备的红包、糖果、点心、新衣服等等悉数登场。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是春节狂欢的最后时刻:喧天的锣鼓、绚丽的烟花、高悬的灯笼、香甜的汤圆,渲染着热闹的节日氛围,自此春节行至尾声。

总之,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期,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集中地形式呈现出来,是人们物质生活世界的集中反映。

(选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8期)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辛勤——()祈求——()呈现——()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锣鼓()的烟花()的灯笼()的汤圆

3.根据课文判断对错。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春节期间有三个重要的日子:腊八、祭灶日、除夕。()

(3)祭灶日要吃麻糖。()

(4)汤圆、灯笼是元宵节的标志。()

4.为什么说“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在文中找出答案,用“”画出来。

5.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劳请求展现

2.喧天绚丽高悬香甜

3.()√(2)×(3)√(4)√

4.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辛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

5.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二十三这天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最重要的习俗是送灶王爷、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闹元宵。

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xw/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