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

精神内涵

红安精神的内涵

执着坚韧的革命精神;

朴诚勇毅、随机应变的创新精神;

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精神介绍

红安是个小县城,面积不大,可以说是个‘弹丸之地’。但是,你们可不能小瞧这‘弹丸之地’,就是在这个‘弹丸之地’上,却出现了连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奇迹。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董必武先生;出任了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理国家主席和李先念主席;锻炼成长了位将军;牺牲的英烈们更是不可胜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10个大军区就有8个军区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后来10个大军区改为8个大军区,其中就有6个大军区司令员是红安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在其他各条战线上工作的干部。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当说到或听到这些数字时,无不为之震撼和敬佩!我当初就是冲着这份情感来到红安工作的。

我并不是红安人,而是武汉人。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是‘航空兵英雄大队’政委。年9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时候,本来我完全可以在大城市谋个好职位,但是我没有,我选择了带着全家来到红安扎根,在宣传部副部长的职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你们也许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我要‘水往低处流’呢?是不是我脑子有毛病了呢?我告诉你们,不是的!原因是:我被红安的革命历史感动了!我被红安精神震撼了!我的心里对红安有了至深的情感!来到红安的时候,我对自己来红安的目的,提出了十六字:‘学习红安,研究红安,建设红安,宣传红安。’所谓‘学习红安’,就是要学习红安的历史,学习红安精神,学习红安人民的高贵品格;所谓‘研究红安’,就是要研究、思考为什么红安这样红?红安诞生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出这么多的将军和烈士,研究、思考‘红安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思考‘红安精神’究竟该怎样表述?所谓‘建设红安’,就是说在我任职期间,我要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红安,使红安逐步从贫穷落后中走出来;所谓‘宣传红安’,主要是因为在革命战争时期,红安地区曾受到张国焘‘左’倾错误的影响,因此,以前对红安宣传的力度很不够,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红安才得到了比较多的宣传。我希望能以我后半生的精力把红安在全国宣传开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红安,认识红安。

在没有讲‘红安精神’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两位烈士的故事,相信对你们理解‘红安精神’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一位烈士叫张南一,他是七里坪柳林河村人,年入党,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起义胜利后,任七里坪革命法庭第一任庭长,后任区防务会宣传股长。黄安县城失陷后,他被留在七里坪坚持地下斗争,发展党的组织,搜集敌人情报,送给我们的游击部队,打击了敌人。有一天,他准备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后,拿几件换洗的衣服,转移到外地活动。那知道,他刚一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就被一个敌人的‘坐探’和我党的叛徒发现了,就向敌人告了密,敌人就把一营人开到柳林河村来追捕他。人民群众看到敌军来了,就把张南一藏在一个夹墙里。敌人来搜查没有搜查到,敌人便将全村多名群众赶到晒稻谷的场子上,向大家要人,狂叫道:‘你们把张南一交出来,如果不交出来,我们就放火把你们的村子给烧啦!’并且抓住一位老大爷要他把张南一交出来。老大爷回答说:‘老子不认识张南一,老子更交不出张南一!’他这样回答后,敌人就一枪把老大爷打死了。并高声叫道:‘你们如果不把张南一交出来,我们就架起机枪把你们统一打死。’这时,躲在夹墙内的张南一,突然听到外面有枪声,为了不使人民群众无辜替他牺牲,他冲到晒稻谷的场子上高喊一声说:‘老子就是张南一,要抓就抓我,你们把无辜的老乡们放了。’这样,全村的群众得救了,而张南一却被敌人用铁丝将他的肩胛骨和后腿跟穿起来,抬到七里坪监狱,用各种刑罚对他实施拷打,要他交出地下党员的名单。面对敌人的各种刑罚,张南一不是拒不回答,就是破口大骂。当敌人问他:‘你还闹不闹革命,要不要造反’时,张南一坚定地回答说:‘老子要革命,老子要造反。老子死了也不放过你们。’敌人就先后把他的鼻子、耳朵和舌头割了下来,并将他推入坑中要活埋他。而我们的张南一面对死亡的威胁,始终高昂着不屈的头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直到壮烈牺牲,用自己的生命坚持了党的信念和换取了全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另一位烈士名叫秦绍勤,他年入党,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起义胜利后,任七里区工会的负责人,是被敌人十二军通缉的要犯。一次他在侦察敌军的弹药库时,被一个叛徒告密,不幸被捕。被捕后敌教导师师长闻清霖亲自上阵,软硬兼施。先是大摆酒宴,进行诱降,接着拿出重金,进行收买,最后送上美女,以色利诱。企图软化秦绍勤,让他交出地下党员的名单。面对敌人的酒宴、金钱、美女,秦绍勤不为所动,一言不发,死不开口,敌人一看软的一招达不到目的,就把他投入监狱,用各种酷刑逼他交出党员名单,秦绍勤仍不屈服,死不开口。敌人没有办法,决定将他的手脚用两寸长的钉子钉在门板上,竖在堤岸上,准备当活靶子将他处死。处死之前,再次要他交出党员名单,秦绍勤仍然死不开口。敌人一看没有指望了,就用乱枪将他打死。打死之后,敌人还不甘心,还开膛剖肚,挖心取胆,并且发出布告:不准收尸,曝尸于众。我们的人民群众,看到秦绍勤面对敌人的酒宴、金钱、美女,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各种刑罚撼动不了他的浩然正气,无不为之感动,写了一首歌谣,称赞曰:‘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

当同学们听了这两位烈士的故事后,你们对‘红安精神’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红安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红安人民又是如何表述‘红安精神’的呢?所谓‘红安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即‘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一要三不要’,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就是‘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你们可别小看这两句话,这可是14万红安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他们在残酷的革命斗争面前,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论是在敌人软化的利诱之下,还是在各种酷刑的折磨之中,始终动摇不了他们的革命信念,他们置生死于度外,视金钱如粪土;不图名、不图利,把自己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家庭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这就是红安人民建立起来的一座‘红安精神’的丰碑,她是所有红安人的骄傲!”

精神解读

红安精神具体表现为“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一要三不要”和“图奉献(原为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的“一图两不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红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卓越贡献,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红安精神。其内涵主要包含了4个方面:一是执着坚韧的革命精神;二是朴诚勇毅、随机应变的创新精神;三是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四是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红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本色的生动表现和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

第一,红安精神的形成贯穿于党的革命时期全过程

在党的革命史上以地域命名的党的精神,除了红安精神,还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几种精神,主要形成于某一段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主要形成于党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时期,长征精神主要形成于万里长征的一年时期,延安精神是在党已经有20多年的奋斗历史基础上,于抗战期间在延安集大成,西柏坡精神主要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唯有红安精神,贯穿了全部党的革命史,“26年红旗不倒”的过程,也是红安精神26年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不仅包含了我们党前期革命的艰辛探索,也体现了我们党中后期对革命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其他几种精神都能找到红安精神的因子。红安精神本身就是一部党的革命史。这是红安精神最鲜明的特征。

第二,红安精神既具有鲜明的大别山特质

红安精神是在以红安为主战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红安色彩、山区色彩、革命色彩。黄麻起义发生在党领导革命的初期阶段,发生在山区县,在这个时期,党的革命理论还在探索时期、并不成熟;在这个地区,地瘠民贫,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因此,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局面,进行了持久的游击战争。也唯其在山区,山高林深,革命力量才能不至于被消灭殆尽。“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正是在这种白色恐怖和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写照。山区人民勤劳质朴勇敢,具有最硬骨头,他们具有革命性、开创性、牺牲精神,勇于开创一个新世界,一旦认准了道路,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不达胜利绝不罢休。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具有浓烈的山区人民原生态鲜活感,质朴无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此事迹只能发生在大别山、发生在血与火的战争考验时期。

第三,红安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红安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批判继承,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了充分吸收。忠于党忠于人民,朴诚勇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弘毅重道的传统士大夫精神有着直接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红安精神继承和弘扬了这种弘毅重道的精神,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管是在旧民主义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红安精神都体现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并为其奋斗不已。红安人民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不胜不休的精神气慨,与儒家崇仁尚义有着共同的指向。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论断,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大众解放而“求仁”、“取义”,等等。中国共产党在红安的革命实践,将马克思主义融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开出了红安精神这朵光芒四射的瑰丽之花。

第四,红安精神具有永恒意义和普世价值,永远不会过时

红安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各个时期都是可观、可感、可学、可用的。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发挥这种精神,向困难宣战,向贫困宣战,不达胜利绝不罢休。

狱中八条"

精神特质

1、红安精神的主题: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就是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设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例如:《革命曲》歌谣唱道:“起来啊!受苦受难的兄弟,起来啊!饥寒交迫的奴隶!为了自由和解放,必须自己救自己。旧世界打它个落花流水,将那些吸血鬼扫进垃圾堆……一定要夺取最后胜利,尽所能取所需共产主义”。

2、红安精神的灵魂: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

例如:共产党员程续昭在敌人的屠刀架在脖子上时说:“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又例如共产党员程怀天被捕后,敌人将他的手脚钉在木板上,然后用刀砍,程怀天坚贞不屈,在临刑前仍然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又例如,共产党员张南一被敌人割掉耳朵、鼻子、舌头后被活埋。像这样可歌可泣的革命同志很多,正如革命歌谣所唱:“大别山里出好汉,生就骨头似铁坚”。

3、红安精神的本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⑴、革命斗争为了人民。为了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得到翻身解放。

①政治上,号召广大人民起来革命。例如,歌谣唱道:“人生在世几多秋,若不革命怎出头?劝人人入共产,好为穷人争自由。”、“反动统治,我们要推翻,土豪劣绅,我们要杀完。工农们,齐暴动,实现共产,同把身翻。”

②经济上,领导广大农民分田分地。歌谣唱道:“封建军阀和豪绅,把持土地鱼肉我农民,看他多残忍。我们农民苦辛勤,一年到头总是不聊生,土地没有份。分配土地灭封建,消灭军阀地主和豪绅,解放我农民。土地革命要认清,要把农奴制度废干净,土地归农民。”党领导农民开展分配土地的斗争,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例如七里坪贫农肖世斌家五口人,原来只有2.5斗(我国容量单位,一斗是十升)土地,土地改革后,分得了15斗田。

③思想文化上,反对封建礼教和迷信。党领导广大妇女争自由、求解放。例如:《妇女解放》歌谣唱道:“实可叹,我女子,痛苦不轻;说起来,不由我,泪珠双淋……旧礼教,恶习惯,好不残忍……有三从,和四德,真个凶狠,害死我,女同胞,计算不清……又把我,足来缠,寸步难行……来来来,把团体,来结紧……打到那,旧礼教,脚跟站稳,推翻那,旧社会,不留毫分,到那时,男和女,真正平等。”号召妇女放脚歌谣唱道:“我说大脚真正好,又能走路又能跑,妹吔,爽爽快快乐陶陶。小脚女子不用说,扭扭捏捏走不得,妹吔,要当奴隶受压迫。”党号召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在《打菩萨》歌谣中唱道:“菩萨是个假东西,稻草和黄泥,说他有神气,实是骗人的。为它烧香花了钱,一点作用也不起,大家看穿了,菩萨该打碎。”

⑵革命斗争依靠人民。革命斗争的力量来源是人民群众,物资来源于人民群众,吃的穿的用的等都是人民群众给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拥军支前工作。例如:妇女组织了洗衣队、做衣队、做鞋队、送饭队、慰问队、代耕队等。歌谣中唱道:“瓜子花生不论多少,做的鞋袜都带着,拥护我同胞。”红军唱道:“各地民众都喜欢,送茶送饭不断线,我们吃不完。”

4、红安精神的核心:执着坚韧,自强不息。

红安人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在革命的高潮还是在革命的低潮之中,矢志不渝,不断将革命推向前进。特别在低潮时,不灰心,不气馁,愈挫愈勇。例如,年,国民党军队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因敌强我弱,便衣队斗争极其艰苦复杂,他们长期在深山荒野露营,斗争频繁,就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只能在寒风雪雨中就地喘气,又继续投入战斗。粮食十分困难,有时连树叶、野菜都无法找到,只得靠剥树皮、挖葛藤根充饥。伤病员的食物和药品很困难,有时只得用盐水、南瓜瓤子、烟叶子等为伤病员治疗。尽管斗争十分艰苦,但是便衣队员和红军指战员始终斗志昂扬,情绪乐观。当时传诵的歌谣唱道:“山沟野沟是我的房,野菜山果是我的粮,三天不吃饭,照样打胜仗。”、“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哪怕白军再‘围剿’,红军越打越坚强。哪朵葵花不向太阳,那个穷人不向共产党!任凭白军再猖狂,烧我房,抢我粮,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

5、红安精神的精髓: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红安地区自从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到年解放一直红旗不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安地区共产党人善于顺应时代和形势变化,从本地实际出发,转变策略,创新战术。例如年11月13日,黄麻(黄安县麻城县)起义后,转移到木兰山,开创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坚持在红安进行斗争的同志根据形势的变化,创造了便衣队这种新的对敌斗争形式。

6、红安精神的品格:舍生取义,无私奉献。

红安人民“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红安为革命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从年大革命失败到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牺牲了9名县委书记,7名苏维埃政府主席。例如,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出生于一户书香世家,不缺吃少穿,但他全家14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红安县有革命烈士人。老红军方和明参加革命20余年,经历大小战斗多次,7次负伤,15次立功受奖,曾担任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回家务农。年县民政局干部办理残废军人证明时,问他在部队担任什么职务,他只说自己是红军战士

精神视频

走进革命老区县——红安

精神意义

1、高扬了一面鲜艳的革命旗帜。红安人民之所以坚持26年斗争,就是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它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给红安的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例如,《赞列宁》歌谣唱道:“东方劳动的人们,快团结起来,解放的武器只有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歌》唱道:“中国革命,十月之路,我们来开辟。”

2、开辟了一块坚实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红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中心区域,年3月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地区统一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共21个县,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党政军主要机关在红安驻扎过,例如,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省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军部、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五师师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等。

3、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红安诞生了5支人民军队,例如,年11月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是鄂豫皖三省第一支革命军队,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最初来源和骨干。红安有6万多人参加红军,多人参加新四军和解放军。

4、动员了千千万万革命群众。例如,歌谣中唱道:“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指全县人口)。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又如,黄麻起义时歌谣唱道:“山山岭岭铜锣响,村村寨寨战歌昂,男女老少齐武装,家家户户忙打仗。”3万多革命武装队伍包围黄安城。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例如,天台山吴彩藻一家有10人参军,紫云区有位新婚妇女送丈夫参军。《送郎投红军》歌谣唱道:“早起开柴门,红日往上升,今天送郎当红军,小妹喜在心。”“统治要推翻,工农掌政权,革命成功再回转,夫妻再团圆。”

5、创造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例如:

黄麻起义经验—组织严密、动员深入、行动快速、斗争坚决;创建根据地的经验——一是选择有利条件较多的地方;二是采取符合当地社会和政治情况的政策;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昼伏夜击、声东击西、远袭近止、绕南进北;分化瓦解枪会的经验——打入内部,争取会众,利用矛盾,打击首恶;组织便衣队的经验——三五人一队,身藏短枪匕首,避敌之长,击敌之短,昼伏夜动,不打正面仗,不吐当面痰,不踩一路草。

6、培养了一大批杰出革命人才。

在红安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名将军。例如,托着肠子指挥战斗的潘忠汝、牙齿全被打掉了的刘昌毅、子弹插在胸部45年的刘飞、被邓小平称为“一代战将”的王近山、被叶剑英称为“一只老虎”的李天焕、新中国开国大典时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胡奇才、被彭德怀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xw/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