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歌后女儿被绑架,4天后惨遭撕票,
年4月28日,下午4点。 位于台北县泰山乡的一处排水沟里,浮起了一具无名女尸。 3小时后,接到报案的台北警方赶到现场。 原本乡野里漆黑一片的天空,被警灯照的血红。 而在这血红色的映托下,这具女尸显得格外凄惨。 她浑身被铁丝粗暴绑住,毛发被拔光,头顶上有两个大窟窿; 甚至连眼睛,都没能被水沟里的鱼类放过…… 由于在水里浸泡太久,尸体已肿胀不堪,唯一具有的特征就是: 她的右手小指,不见了。 图片来源:《亚洲罪案侦察档案》 就在这小小的排水沟周边,围着至少上百位警察。 而比他们人数更多的,是捧着“长枪短炮”的各路媒体记者。 她们疯狂按着快门键; 一会儿对着尸体,一会儿对着警方,一会儿,对着角落里瑟瑟发抖的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蜷缩在角落,双目无神; 她低着头,斗大的泪珠不断从眼角滑落。 即使当晚温度高于20℃,身上还披着厚厚的毯子,她却仍然无法止住身体的剧烈抖动。 图片来源:《亚洲罪案侦察档案》 她名叫白冰冰,在上个世纪的台湾,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号: “闽南语歌后。” 一代歌后为何会如此狼狈的出现在命案现场呢? 原因无他。 因为此时躺在她身旁排水沟里的那具尸体,不是别人,正是白冰冰的亲生女儿: 白晓燕。 悲惨世界 白晓燕的出生,原本不被任何人期待。 包括她的亲生母亲——白冰冰。 白冰冰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经历了了兄妹被父母卖掉,家中揭不开锅的生活。 成年后,她艰难成为了歌手,并嫁给日本漫画家梶原一骑。 没想到,婚后丈夫酗酒、家暴、赌博、出轨等恶事都干了个遍。 白冰冰只得离婚,并只身一人回到台湾。 谁知道,刚下飞机,她便孕吐不止; 原来,自己早已怀上了孩子。 白冰冰与前夫梶原一骑 那段时间,白冰冰整日以泪洗面,用她的话来说: “我喝一碗白粥,泪水掉进去,它却变成了咸粥……” 她用力的拍打肩膀、腹部,想要打掉孩子,却未能如愿。 最终,医院,准备流产。 那时,她已怀有7个月身孕,医生问她: “要不要听一下胎儿的心跳?” 白冰冰先是拒绝,后来还是忍不住听了。 就在听见孩子心跳的那一瞬间,她下了决定: 即使往后面对惊涛巨浪,她都会站在孩子面前为其抵挡。 白冰冰与女儿白晓燕 年6月,25岁的医院,生下了一名体重2.8千克的女婴; 取名为“白晓燕”。 尝遍了生活苦处的人,更会积极的挣取生活的甜。 生下白晓燕不到10天,白冰冰便出院开始寻找工作。 她在歌厅演出过、在片场当过群演、被广告商拖欠过工资、还遭遇过抢劫被捅了一刀…… 因为肯吃苦,一路上她也遇到不少贵人提拔,事业有了一定好转。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白冰冰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向她逐步袭来…… 这场灾难,将把她重新带回那个自己好不容易逃离开的—— 悲惨世界。 致命来电 年4月14日,晚上8点,台北龟山墓园。 42岁的白冰冰在大大小小的墓碑之间来回穿梭; 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夜色之下,她的身影显得焦急,又害怕。 而之所以白冰冰深夜赶赴墓地的原因,只因为4小时前的一通陌生电话。 图片来源:纪录片《档案》 时间倒回那天下午4点。 台北某录音棚内,焦急的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机器调试; 坐在一旁的白冰冰则在与导演探讨工作内容。 彼时的白冰冰,已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十余年。 这些年里,她发行过大热专辑、参演过电视剧、还有几档自己主持的综艺节目。 “白冰冰”成为了全台湾家喻户晓的名字。 女儿白晓燕,她遗传了母亲的美丽容貌和高智商,学习优异,未来可期。 不仅如此,她深知母亲一路的不易,所以她自小独立独懂事。 因为体谅母亲工作忙,所以一直都是独自上下学,不麻烦母亲接送。 而这一切来之不易的美好,却被一声响起的电话铃声击得粉碎! “喂,您好,我是白冰冰。” “你要到龟山墓园,去找白晓燕的东西; 嘟……嘟嘟……” 没有过多的描述,短短一句话,对方便快速挂断了电话。 白冰冰事后回忆: 那是一个变声过的声音,像是喝醉酒后的大着舌头说出来的,缓慢,且阴森。 挂断电话后,白冰冰立马打电话联系学校,得到的回复让她不知所措: “晓燕从早上,就没来过学校。” 此刻,白冰冰下意识得到一个结论: 女儿白晓燕,被绑架了! 她第一时间报警,并与警方一同赶往绑匪通知的目的地。 诺大的墓地,又是夜间,上哪寻找白晓燕的东西? 无奈,白冰冰只能和警方一点一点的搜寻,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4小时后,白冰冰终于在一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可疑的塑料袋。 一位老刑警上前,小心翼翼打开…… 谁能想到,这位从业几十年的刑警,看到里面的东西后,情不自禁的大骂一声: “畜生!太TM残忍了!” 听到这句话,白冰冰心顿时凉了半截。 她鼓起勇气上前,而眼前的一切,让她瞬间天旋地转,随即瘫倒在了地上。 那白色的塑料袋中,有一个带血的棍状物体; 仔细一看,那居然是一截被切下来的手指头! 与这半截手指一同在内的,还有三张白晓燕的裸照,以及一封“求救信”。 上面颤抖的字迹,依稀可以看出,是白晓燕本人的笔迹。 她写道: “妈妈救我,要准备五百万; 不要报警,要不然性命休矣!” 不速之客 “即日起,专案组正式成立!” 随着台湾警方一声令下,当晚白冰冰家里来满了警察。 基于白冰冰的名人身份,加上绑匪很可能是惯犯,这起案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名从各地调集的警力,也开始参与其中。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如此大的阵仗,不仅没有加快营救的进度; 反而引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图片来源:纪录片《档案》 原来,警方的兴师动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他们察觉到,这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 4月15日,白晓燕被绑架的第二天早上,两家报纸头条抢先报道了白冰冰之女被绑事件。 没有任何事前沟通,不考虑白晓燕任何安全问题; 他们就将这起事件堂而皇之的公之于众。 图片来源:纪录片《档案》 这则新闻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台湾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之间,各地的媒体记者闻讯赶来,将白冰冰家门口堵的水泄不通。 据白冰冰邻居回忆; 15日当天周边的酒店宾馆瞬间被抢定一空; 有几家媒体还将卫星车开到了大门口,架起摄影机对准白家24小时电视直播。 更夸张的是,为抢占到最佳视角,现场居然还派来了直升机。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 绝望,开始在白冰冰的心中蔓延开来。 这一天,她家里的电话从早响到晚,但每每接起,都是媒体打来的。 警方告诉她,媒体这样子闹,可能已经导致绑匪打不进来电话了…… 无奈,白冰冰只能走出家门,声泪俱下的哀求媒体们: “我求求大家,不要再报道了! 如果歹徒知道,我女儿就完了!” “请大家,不要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图片来源:纪录片《档案》 这番请求,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到潸然泪下; 而现场的记者们,却无动于衷。 没有一个人离开。 此时,电话再次响起,这一次,打来的人是绑匪。 他依旧低沉着声音,只说了十个字: “中国时报台湾头条新闻。” 电话挂断,白冰冰与警方呆立在原地,谁也没有说话。 他们此时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 完了,晓燕性命休矣! 天人永隔 年17号,距离白晓燕被绑已经过去了3天。 下午1点,白冰冰终于再次等到了歹徒的 “下午三点,你一个人带钱到南崁的保龄球馆。” 挂断电话后,白冰冰带着赎金赶往“交易地点”; 警方则派出便衣准备悄悄尾随。 正在这时,一个令人窒息的现象发生了! 白冰冰的车后面,紧跟了一大队媒体车辆。 他们浩浩荡荡的,如同参加庆典一般跟在后面直播。 图片来源:纪录片《档案》 要知道,绑匪是反侦察能力极强的惯犯; 媒体如此行为,无异于打草惊蛇,让警方的计划功亏一篑。 有警察实在看不下去,半路停车对着记者喊道: “你们还是人吗?这样会逼死人的!” 没成想到,有记者直接回怼道: “他们(其他记者)不撤,我们也不撤!” 图片来源:纪录片《档案》 有了一群这样的搅局者,结果可想而知: 绑匪没有现身取钱。 之后的几天里,绑匪还是继续联系白冰冰,前后更换交易场地共七次; 但每次都是扑了个空。 4月19日后,绑匪再也没有打来电话; 20号,依然没有音讯; 21号,无人来电; 22号、23号、24号…… 直到28日下午,台湾警方接到一通报警电话,报案人称: 位于台北县泰山乡的一处排水沟里,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 特征——右手小指被切。 经过白冰冰以及法医鉴定,该死者正是才满16岁的白晓燕…… 根据法医后来出具的尸检报告: 白晓燕死前遭受过多次残暴的殴打,以及多次性侵犯; 她的肝脏有五处破裂,胸部和腹部等的内出血合计为CC。 她的胃里完全没有任何食物。 死因则是被绳子勒住脖子导致窒息身亡。 ……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死者的死亡日期是4月18日前后。 也就是说,当白冰冰拿着赎金赶往交易地点后,绑匪很可能是看到背后大量的记者车队,所以恼羞成怒,残忍的杀死了白晓燕! 白晓燕死后7个月,杀人犯陈进兴落网。 他不仅是绑匪,还是一桩连环杀人案的主谋; 他的身上,有着数条人命,还强奸了二十余名女性;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最终,他被判处死刑,于一年后被枪决。 杀人犯去了地狱,而受害者家属却也如生活在地狱一般。 白晓燕走后,因为受不了外孙女去世的巨大打击,白冰冰的父亲也与世长辞; 留下白冰冰一人,承受着至亲离去的痛苦。 她想过去死。 但是,当她拿起刀对准手腕时,一阵风吹过,女儿房间的门居然被打开了。 这一刻,白冰冰认为是“晓燕回来了”。 后来,白冰冰以女儿的名字,成立了“白晓燕公益基金”。 白冰冰想: 就算自己哪一天离开人间了,白晓燕都能以这样的方式留下来,并且帮助更多的人。 这或许,就是自己“活下来”的意义。 直至今日,白晓燕公益基金已经帮助了上千个家庭。 上个月,白冰冰宣布退休,并把责任传给下一任董事长。 白晓燕的故事,依然在继续着; 不曾停歇。 帮凶 可能很多读者会觉得奇怪: 为何事件过去这么多年了,要拿出来重提一边呢? 实际上,阿浪今天之所以将白晓燕事件始末写出来; 是因为在最近,这起事件又上了某音短视频的是热搜榜。 某短视频博主,将“白晓燕事件”以素人出演的形式,添油加醋的再度搬上手机屏幕。 视频里,白冰冰被塑造成了一个自私自利,为钱甘愿放弃女儿的恶毒母亲。 视频一发出,无数网友跑到白冰冰微博底下对她进行谩骂和诅咒。 逼得白冰冰只好借助理之手,发博澄清这些子虚乌有的诽谤。 但随着事情的发酵,事件出现了和当年一样的趋势。 不少媒体记者看到这起事件,认为“够吸引眼球,能赚取流量”,他们居然给白冰冰打去电话; 寻问当年她遭遇女儿被撕票的伤心往事。 这一举动,无疑粗暴的掀开了她那尘封已久的伤疤…… 回看这起事件,主犯陈进兴是实实在在的真凶,这点本身没错。 但当年那群为博眼球,不顾白晓燕生死的记者们呢?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是杀人犯的“帮凶”。 当年负责此案的陈警官,在事后接受采访时,懊悔又愤怒的说到: “媒体是嗜血的。”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即便已经过去了25年,媒体依旧没有放弃在白冰冰身上嗜血。 被媒体围堵的陈警官 良知和热度,如何选择? 我想,无论是25年前,还是如今; 广大媒体都该在心中,用这句话进行自我拷问。 如今自媒体时代到来,媒体的能力越来越大,可以将世上任何一处的污点曝光,也能三言两语毁掉无数人的人生。 所以,要成为一个媒体人,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 没有良知与道德底线,纵使妙笔生花; 产出的也只是沾着人血的馒头,是一篇篇万人唾弃的纸张。 愿“白晓燕事件”是开始,也是结束; 愿白冰冰的伤疤不再被揭开; 愿每一位媒体人,落笔之后,都能够无愧于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xw/10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一假期将至,这份健康提示请收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