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仙草出山采风作品
做医学生时,专业是妇幼,主课是妇产科、儿科,所以用心些,其余的称之为副科,有怠慢状。但唯有中药学我是不敢马虎的,因为中药学老师是我们的六安籍乡党,天天提溜着我们这几个小老乡学生背中药背方歌。教到每一味草药,老师似乎都能给它在六安找到居住地。惹得其它县区学生“撇嘴”:好像只有你们六安的山上开满药花?尤其是石斛,在我们的药学课程中它并不是主要内容,老师竟然滔滔不绝用了一节课来教学,说到它的神奇之效,说到它的生长之艰,说到它珍贵赛人参灵芝,尤其说这味药最正宗的就产于霍山,让我这个来自于六安平原区域的学生尤为自豪和惊奇,没想到家乡出神药。带着这样的感情学习,《中药学》这门科总算没愧对我们的家乡籍恩师,以高分收关。及至毕业,我被分回六安城,满眼却见不到想象中的仙草石斛;其后几十年从事西医,接触不到石斛;身体一直挺好,也没有医生劝我使用石斛,所以一直无缘得见石斛宝面。只是偶尔在街上以高价买两盆茎长叶细叫做石斛的草,宝贝样地侍候着,却最后总是草黄石枯,命弱福浅,丝毫也无仙气。毕业30年同学聚会,还有同学好奇地打听被中药老师“吹”得云里雾里的石斛,我据实告之:到目前为止,石斛还是霍山山上的一棵仙草,我一直听得见,却摸不着。是的,石斛就是棵仙草,数千年来,一直在云端向无数人招摇,可望而不可及。十几年前,当我有机会去管理一个医疗机构,自己的理念能够做主的时候,医院的墙上手绘了许多六安的中药做为装饰,第一个就是石斛,还有灵芝和断血流等,同时,把中医馆也建起来了。在这里,石斛枫斗做为一味名贵中药总算进入了我期盼已久的眼帘,为我曾经的“好学业”中药学画了一个圈,也为我对石斛的向往解开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因此近日,听说皖西作协有关于霍山石斛的采风活动,立即放下手中几十年也一直没忙完过的工作,随即前往。从青葱耳濡,到半百目染,这条路有点长啊!到底是平原人,走不好山路。一进山里的青苔石径,就摔了一跤,自嘲算是给膜拜的仙草叩首了。其时,一直是梅雨瓢泼时节,来前查了天气预报也说霍山有雨,大家都带足了雨伞雨披。没想到进山却赶上雨歇,许是我与仙草有情有缘吧。山中雨后太美了!山峦青黛,山岚如雾,溪流成瀑,奇石嶙峋。作为植物,石斛小小绿色的身影,最早记录于古老的《山海经》中,称为“禁生、林兰”,意即长在林下、溪旁。多年前的中医古籍《名医别录》里记载:石斛,生于六安山谷,水傍石上。恰和眼前景状。不知上古的大医是怎样发现石斛这株低矮匍匐足以让无数野草淹没的小草的,能拨开万千草叶把这株高不盈寸的小苗供于九大仙药之首,这本身就是个传奇系列啊。而以药物的身份正式出现,石斛在汉代编纂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里发出了自己的强音,从此,开始了它神奇的伟大历史。在这里,石斛被列为上品,可补五脏虚劳,为滋阴圣品。西汉时期的《易林》曾记载:“南八六安,石斛戟天。所指不已,耋老复丁”。翻译过来,也是现在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石斛能还老还童。若果如此,就此一点就足矣!难怪几千年来达官贵人角逐吹奉,就凭这点奇效,石斛就完全不愧立于九仙之首了。在历代医圣名录传说的霍山山中,水傍石边,我们终于见到了活生生的石斛仙姿,矮硕却不失丰美,匍生成丛,吸附于石。仔细看,以一年一厘米慢速生长出来的茎干,两头细,中间粗,像极了古时的一种叫“斛”的容器,一斛十斗。石斛以累米之躯,托起一斛药效之容,也算实至名归了!我们是幸运的,首拜真容就见到了正宗霍山米斛!而且是在不需要跋山涉水甚至攀爬危岸悬崖的林间平缓处。山林石下,一丛丛碧绿的石斛深深扎根于顽石上,坐着、躺着、站着笑眯眯地迎接着我们以及未来千万赏拜者的到来。药王李时珍见过这个盛景吗?走过这样美好的六安山水石边吗?也许来过,但真正的霍山石斛应该是没见过。因为在他所著的被后世奉为中药圣典的《本草纲目》中,也只是泛泛地提到:石斛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没有具体指名霍山石斛。依照药圣三十年走遍名山,穷究药材的钻磨劲,湖北离六安不远,他不会不来;石斛在明朝也是名材主药,他不会不来。唯一的解释是,在他风尘仆仆的匆匆行程中,可能真没亲见霍山石斛仙容,所以秉承务实的态度在大著中以石斛统称。历史上,霍山石斛成于盛名,也曾萎于盛名。自唐朝起,霍山石斛就作为贡品上缴朝廷。但由于野生石斛对环境要求苛刻,只生长在霍山太平畈周围的86公里大山里,求之难得,加之采挖过度,后来产量逐年减少,自宋朝起就断贡了。石斛历史上曾有四次严重断层期,每次复苏要有百年时光。嘉靖年间,民不聊生,何来仙草盛荣?遥想药圣来拜,正赶上其间霍山石斛稀疏断层代,药圣与仙药是否两两失之交臂?如是,则是中华中药史永久的遗憾,更是九仙美好乐章的一个小小破竹音了。千余年来,霍山这样青苔泥泞的山林水边,许多像李时珍这样的鸿医大儒都曾艰难地攀爬寻找着,为了中华民族的健康长寿和中医中药的繁荣,他们渴望一见霍山石斛那微小却鼎名的神秘身影,却往往失望而归。只留下霍山石斛耀目的传说在历代的名医大著里传颂。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数百年后,他们走过的石上脚印里仙花如云,仙草如毯。九仙尊——这群现代的李时珍们,以霍山太平畈一丛野生石斛为母本,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破解了仙草的繁育生长秘密。在试管里培育成苗,再放养于深山石上,完全交付于与野生石斛同样的林下、山风、云雾管理,五年采收一代。对于霍山石斛,这是空前的再生时代!在这里,仙草们终于撩开数千年厚重的幕帘,有质有量地舞袖出山了。在人间,她们或为素颜枫斗或为浓妆胶丸,或以妙龄花语入世或与姐妹药仙君臣为伴,她们时时刻刻期待着自己灵肉化水,舍身入宴,把健康美丽长寿带给她们朝思暮想的同样也朝思暮想着仙草们的芸芸众生们。年,在许多像九仙尊这样守斛人的努力下,霍山石斛的产量和性能大增,摆脱小众,正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表明了作为道地药材的霍山石斛正式从民间进入主流,也正式拥有了国家药品标准,小仙草终于获得国家颁发的“身份证”,开始了一代国药的辉煌历程。“悠悠岁月,层层叠然,石中芝兰,举命应天!”再好的仙草奇功也要走出深山,以盛世调和,方能更好地昌济百姓,普惠人间。而当下正好:国泰、民安!仙草葳蕤繁茂,华夏益寿万年! 纸质报刊联盟 排名不分先后 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 《安徽工人报》副刊胡茂勇《安徽法制报》副刊陶必福《东部》杂志李明亮《贵港日报》副刊高瞩《北海日报》副刊庞白《未来》杂志王贤友《乡音》杂志姚文学《曲靖日报》副刊黄官品《东方文学》杂志付力《旅游散文》杂志张昌爱《皖西日报》副刊流冰本刊编辑 赵克明戴晓东庄有禄王明军庆红 项宏苏恩李同好 值班编辑戴晓东 美术编辑杨文民戴剑 崔玲,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卫生工作者。人生定位:以医养生、以文养心。 《分水岭》投稿须知 ?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cd/7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协会动态学党史办好实事抓培训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