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端午习俗,有着异于中原文化的独有地方
端午节,上半年最后一个重要传统佳节即将来临。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各种说法,各本其源。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也流露出地道的地方情怀。海南虽为一个海岛,孤悬海外,古时称为蛮夷之地,中原的文化自然会淡一些,不过,每年的端午节,海南却总过得有声有色。在海南,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海南人过端午最主要的三大习俗就是洗龙水、划龙舟和吃粽子,不同的地方还有各自的小习俗。相信每个海南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记忆,是温馨、是感动、亦是珍贵。 一、洗龙水在海南,洗龙水是本土民众在端午节所必须进行的神圣"仪式"。据传端午节这一天,天上的龙会下到凡间,从地上所有的水中经过,龙经过后,水沾染了龙气也就成为龙水。用龙水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气,身体健康不长热疮热痱,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因此,端午可以不吃粽子,不赛龙舟,但一定要“洗龙水”。“近海的,去海边洗;近溪的,去溪里洗;什么也不近的,就去古井边打水来洗。”洗龙水的水,可以是海水、河水、江水、湖水、溪水、井水,甚至是自来水。 海南洗龙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山青水秀,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从海上来了一群海妖,它们看到海南岛富饶美丽,老百姓丰衣足食,便起邪心,想占岛而居,于是便施妖术,让岛上的老百姓染上各种瘟疫,尤以澄迈老城一带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染上瘟疫,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哀声遍野,哭号震天。这哭泣声把东海龙王三公主给惊动了。三公主心怀慈悲,海妖折磨老百姓的恶行激起了她的义愤,她从东海龙宫赶到海南岛与海妖们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最终将海妖们击败,但三公主也受了重伤。她挣扎着腾空而起,在海南岛上空降了一场甘露,解除了岛上老百姓的瘟疫。为了防止海妖们卷土重来,三公主潜入海中将自己化做保护堤,从四周将海南岛环抱住,龙头在澄迈老城盈滨半岛,龙尾摆在三亚大东海,还从嘴里不断地往外吐龙涎,把海南岛四周的海水都包围着,以防海妖再犯。老百姓得知三公主为了他们而甘心化为保护堤后,便在每年的端阳节这一天,提着粽子,来到盈滨半岛“龙头”处,祭祀三公主,并跳入海中沐浴三公主的龙涎水,以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久而久之,洗龙水习俗代代相传,至今愈盛。 现在,因"洗龙水"而人头攒动的海滩更是演绎出了内地夏日没有的一道风景线。端午节当日,无论是海口假日海滩、三亚大东海,还是其他市县的各个海边沙滩,绵延的海岸线上,总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扶老携幼,纵入海水中,尽情嬉戏。民风民俗之味浓厚,体验传统民俗,逐浪海岸,恐怕只有端午节的海南才能有如此韵味了。 二、划龙舟划龙舟是海南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从宋朝开始就有划龙舟的习俗,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海南明代名贤丘浚有诗描绘海南划龙舟的盛况。“寒食清明都已过,枝上榴花红朵朵,龙舟击浪去如飞,鼍鼓喧天捶欲破。“(丘浚《归田乐》);另一个女诗人冯银也有描绘:“端阳况渡古风存,疾较飞凫迥出群。棹起浪花飞作雪,竿飏旗彩集如云。“(冯银《端阳况渡》)。他们的诗,描绘了一幅声情并茂、色彩浓郁的南国风情画。 现在划龙舟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唯独海南是可以在大海里面划龙舟的地方。在海南,河流上、湖泊中、大海里,都是赛龙舟的好场地。船头令旗,船尾擂鼓。齐心齐力划桨击水,争先恐后破浪向前。岸上水里锣鼓声、呐喊声、号子声、助威声,一幅声色俱烈的阳刚画面。享有“中国龙舟小镇”美誉的万宁港北,自年开始,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已成为万宁港北靓丽的城市名片。此外,每年端午前夕,澄迈金江镇南渡江、琼海万泉河畔、三亚市崖州区以及文昌市清澜港等地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赛。那个场面,真是帅呆了!如果内地的游客前来游玩还可以尽情体验一番其不同之处。 三、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海南人也不例外。对于海南人来说,任何时候都有粽子吃。但到了端午,吃粽子就会变成了“一日三餐”!早饭,吃粽子;中饭,吃粽子;晚饭,吃粽子。 海南粽子是海南百姓过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各地端午节都会包粽子,品种繁多,以“定安黑猪肉粽、儋州洛基粽、澄迈瑞溪粽、万宁和乐粽”四大粽子最为闻名。此外,还有海口香草粽、琼海大路粽、文昌五花粽、黎家三色粽等等。海南的粽子以咸肉馅居多,其特点是软绵、味透、馅多,食而不厌,回味无穷;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海南粽子味美情浓,似乎已经成为最美的端午诗词。 “海南粽米爽滑清香,五花肉油而不腻,咸鸭蛋黄绵软带酥,而且配料充足,只要吃上一口,既有蛋的香味,又有粽叶的香味,还有一种说不上来的特别香味。”这是不久在6月13日上午的“年海南端午美食文化节”开幕现场,人们一边品尝海南各家百年老字号的粽子,一边竖起了大拇指对海南粽子的称赞。北方的粽子多为甜粽,北方的亲一定要尝尝海南的粽子再说咸粽好,还是甜粽好! 四、各地小习俗1、挂艾草:在海南岛北部各市县,端午节前夕,每家每户都会买好艾草、百日红、灯笼草、牙菜、鸡屎藤等,两三枝为一小束挷起来挂在门两边,或几支艾草插在门口,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洗草药澡可以强身健体。洗完澡,老人们就拿出准备好的雄黄粉末,涂抹在孩子额头、脖子、腋下、肚子等部位,可避百邪。 2、做公:在海南琼北地区还有端午节祭祖“做公”的习俗。端午节当天早晨,人们就准备好鸡、蛋、五花肉、鱼、酒、米饭等上香祭祖。“做公”习俗是世代相传的,无论节日大小,人们总不会忘记祭拜逝去的先人。 3、游公:在陵水的部分地方,村民还会自行组织“游公”活动,就是抬出本村的“公”(即镇守本村的神像)安放在渔船上,在陵河下游巡游,据老一辈的人说这是为了驱赶河里不干净的“东西”。部分村子甚至“游公洗澡”,煞是夺人眼球,充满了地方特色。 4、穿新衣:陵水当地还有一习俗就是端午穿新衣,沐浴完后都会换上新衣服,寓意辞旧迎新。欢欢喜喜换新衣,就像过大年一样。 5、系彩线:在东方,农历五月初一,人们为了迎接端午节即将来临,每家每户都会到市场上买“五彩线”回去给家里的小孩系上,以图个吉利。相传,生母给孩子系“五彩线”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从各方面来共同抵御灾病,以保健康平安。一般五彩线都是系在的孩子的手臂、脚趾头、手指头上,等到五月初五洗过“龙水”才可以脱掉。 6、躲端午:在东方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还有“躲午”避灾的说法。传说,五月初五的中午是个不吉利的时段,这个时间未满周岁的孩子要到姥姥家过端午,称为“躲午”,意为有外公外婆的保护,即躲开妖魔鬼怪的侵害。 7、不送粽:在东方、乐东有一个“不送粽子”的习俗。人们从五月初四上午就开始包粽子,一般都是在中午前包好。相传农历五月初四包粽子,是为了在农历五月初五把煮好的粽子拿来“祭祀”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在这里,粽子是不能随便送人的。若这一年哪户人家有家人离世,这户人家端午节是不可以包粽子的,这种情况亲朋好友才能给他们送粽子。因为这一天是祭祀的日子,所以跟清明节一样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只能用“端午安康”“端午吉祥”等字句。 8、染指甲:在定安、琼中等部分市县,端午节会给女孩子染指甲。把指甲花捣碎,放在指甲上,再用特有的叶子包住,用包粽子的麻绳绑好。关于端午染指甲,还有着这样一句俗语“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 9、立鸡蛋:海南部分地区还有立鸡蛋的习俗。相传端午节当天正午,是阳刚正气汇集之极,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时可直竖在地上。如果在端午节当天正午的时候能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未来的这一年会有好运的到来。实际上,端午节当天,当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引力与地心引力相互作用,形成两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从而作用在鸡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来。 10、放风筝:在万宁和乐端午节有放风筝的传统。端午节前后是最佳时间,尤其端午节那天更热闹。人们祭罢祖先、吃过节饭,洗过艾水浴,便群出郊外观看放风筝。 11、喝鹧鸪茶:万宁人吃粽子后,都要喝鹧鸪茶解油腻,帮助消化。另外,农历五月游山玩水的人,挡不住热气的侵袭,喜欢喝鹧鸪茶解渴消暑。鹧鸪茶是解渴消暑的佳品。相传,古时万宁东山岭上的鹧鸪很多,有一天,一个老人发现鸟窝里的小鹧鸪鸟奄奄一息,而鸟窝里到处是一种叶子,老人偷偷观察,发现大鹧鸪鸟用嘴叼回叶子并弄烂,嘴对嘴喂给小鸟,没过几天,小鸟就活过来了。于是,老人将这种叶子采来泡茶喝,并称之为鹧鸪茶、长寿茶。每逢五六月鹧鸪茶上市,解暑生津又消食,万宁端午节喝鹧鸪茶,也流行了起来。 旅游大侠天下美景l旅途美宿l美食佳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zz/9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异种胶原基质Mucograft在种植
- 下一篇文章: 纽崔莱胶原蛋白肽饮品一皱纹真少了,皮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