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排除其他原因之后的持续不断地出血,往往是临床诊断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依据。某些恶性肿瘤在病程的后期或严重阶段,还会出现大量的、不容易控制的出血。北京御方堂李忠教授“癌状态”专家组根据癌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提出了固摄止血和化瘀止血的治疗理念,制定了止血方(生黄芪,紫草,仙鹤草,蒲黄碳,丹参,白芨,阿胶,牡蛎,断血流,生蒲黄,侧柏碳等)。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   实际上,中医把出血病症的病因病机归纳为“气、火、瘀”3类。气,指脾气虚弱,中医说“气能摄血”,就是说“气”能够控制血液在血脉里正常的运行,如果各种原因导致脾气亏虚,气就不能统摄血液,血跑到血脉外即出血了。又认为“火能迫血妄行”,不论是实火还是虚火,都会逼迫血液走出血脉外面而出血。如果瘀血阻滞在血脉之中,使血流不能正常的循行在血脉之中,溢出脉外,也是造成出血的原因。   而对于长期慢性的出血以及血液病患者出现的皮肤紫癜、瘀斑等症状,则可应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治疗,我们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将出血分成以下几型来治疗。(友情提示!文内所有药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一、气不摄血型:临床表现以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紫癜等出血症较为多见,并见血色淡红质地清稀、血量较少(亦可见血量较多者)、绵绵不止、食少便滤、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心悸自汗、动则益甚、舌质淡白苔少色白等为主。常用药物为党参、黄芪、侧柏炭、炮姜炭、艾叶、三七、龙骨、牡蛎、白及、白术、茯神、阿胶、炙甘草。二、阴虚火旺型: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为主。常用药物为太子参、天冬、麦冬、地骨皮、女贞子、墨早莲、侧柏炭、生地黄、鲜白茅根、鲜芦根、枸杞子、鸡血藤、制首乌、阿胶、当归、白芍、紫草、红花、丹皮、丹参、三七、虎杖等。三、瘀血阻络型:病程长,吐血紫暗或带血块,或皮肤紫斑色青,出没迟缓,面色黯黑,下眼睑青紫,肌肤甲错,可伴关节疼痛、腹痛,或口渴但不欲饮,大便色黑,或妇人月经衍期,色黯有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常用药物为鸡血藤、大蓟、小蓟、牡丹皮、地榆、紫草、当归、紫草、浙贝母、穿山龙、威灵仙、红花、丹皮参、三七、虎杖、生山楂、生甘草。

(以上内容仅做分享,文内所有药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

如果你正在寻求中医药帮助,直接按照下方挂号方式,预约李忠教授“癌状态”工作室专家。医助收到您的挂号表会及时回访,确认挂号成功!

挂号预约方式

第一种方法:拨打-。第二种方法:扫码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zz/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