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皮肤科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龙葵果:又称甜茄子、野茄子、野葡萄等,果实成熟后可采食。果有镇咳、祛痰作用注意事项:对膀胱有害,矫正药为蜂蜜和砂糖。

曼陀罗:原产于印度。曼陀罗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曼陀罗中毒,一般在食后半小时,最快20分钟出现症状,最迟不超过3小时,症状多在24小时内消失或基本消失,严重者在24h后进入晕睡、痉挛、紫绀,最后晕迷死亡。

苘麻:苘麻在中国的种植和利用已有悠久历史,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周礼》,距今已有余年。可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纺织材料。

苍耳:全株都有其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苍耳》,里面就提到苍耳可以挂住动物的皮毛到田野、山洼。男孩子小时候常常喜欢摘了丢在女生身上哈哈~

刺蓟:生命力顽强,留下一点根都能生长,成熟时结出像蒲公英一样的种子,随风散播。如在野外遇到刀割手或其它部位出现流血时,取刺蓟叶片揉烂以汁水滴于伤口并敷于其上,镇疼止血,效果良好。

虎尾草:小时候玩过家家的时候拿来做袖珍扫帚,很好玩的草。

牛筋草:因其平常而被称为“千人踏”,少年用其为逗蛐蛐草。

泥胡菜:又名猪兜菜(广西),艾草(海南),跟蒲公英差不多,就是不会放飞它自己的孩子(噗...小编写到这忍不住笑了)。

田旋花:跟喇叭花也就是牵牛花相似,叶子不同,它是柳叶状,喇叭花是掌状。常成片生长,密布地面,缠绕向上,强烈抑制作物生长,危害作物。

马唐:生于路旁、田野,是一种优良牧草,但又是危害农田、果园的杂草。

鳢肠[lǐcháng]:茎叶柔嫩,各类家畜喜食,民间常用作猪饲料。菊科,一年生草本,能药用,有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

异型莎草:一年生草本。为低洼潮湿的旱地的恶性杂草,一般长在稻田或水边潮湿处。

狗牙根草:原产非洲,别名百慕大草、绊根草(上海)、爬根草(南京),常见杂草。

葎草:嫩茎和叶可做食草动物饲料。葎草是我国秋季花粉症的致敏植物之一,有花粉过敏史的人注意远离盛花期的葎草。

水稗[bài]草:常生于水田、塘边湿润处。

地肤草:又称扫帚草、绿帚、扫帚菜,一年生直立性草本植物,多生于荒野路边。

益母草:常见的草药,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

车前草:能利尿、祛痰、镇咳、平喘。因为此草爱长在路旁,所以又称当道草。

地黄:常见,花里边有很甜的蜜水。

决明草:又叫“决明子”,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除种子可供药用外,还可将草决明用文火炒香后,代茶长年饮用,对治疗近视、痔疮、便秘、高血压、高血脂均有明显效果。

蒺藜:常见于路边,结的果子是带几个尖的小豆豆。

旋覆花: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跟苦菜花常混了,区别是它的花蕊比较大圆盘状,苦菜比较小刺状。

合欢花:气微香,味淡。树皮(合欢皮)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能。

蒲黄:“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蒲草(香蒲)花,农村用来编织草席等。蒲黄,农村叫户拉子,

生于池、沼、浅水中。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辗轧,筛取花粉。气微,味淡。能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

红蓼[hóngliǎo]:水红花子,荭草,这个常见绿化用。散血消症,消积止痛。用于食积不消、胃脘胀痛。

蓖麻:从小学课本就常说种蓖麻,估计没几个见过。可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用于痈疽肿毒、喉痹、瘰疬、大便燥结。

马齿笕[jiǎn]:可食用,吃法很多,除去根部并洗净后,可以直接炒着吃;也可以将它投入沸水中,焯几分钟后,切碎拌菜吃,还可以做汤、饺子馅、和在面里烙饼吃。

苋菜:亦称为“荇菜”、雁来红、寒菜等。

艾叶: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苦菜:民间俗称,别名天香菜、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等,因其叶似蛇形,山东也叫蛇虫苗。味感甘中略带苦,可炒食或凉拌。

荠菜。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传统习俗则是在三月三吃鲜美的荠菜煮的鸡蛋。

1荨麻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2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3黄袍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4何首乌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5乌袍

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6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7棕榈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8灰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9夏枯草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0车前草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1铁蒿

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2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13蒲公英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14鸭跖草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15垂盆草

靠水的田间地头有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

16灯笼草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17苍耳子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18马兰

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19荠菜

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20小蓟

野菜之一。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21水芹菜

不同于野芹菜,以下为野芹,又叫毒芹。野芹菜有毒。野芹菜,又叫毒芹

水芹菜、野菜之一。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2天胡荽

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23酢浆草

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24卷耳

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属。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

25漆姑草

别名:珍珠草、地松。石竹科漆姑草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26通泉草

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玄参科通泉草属。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

27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玄参科婆婆纳属。

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28泽漆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29狗尾巴草

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

30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31一串红

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32鸭舌草

鸭舌草食疗作用:鸭舌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33凤眼兰

别名:水葫芦、水浮莲。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34兰花参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35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36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37玉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38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以上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具体药用价值和食用,还请仔细辨认及慎用之,或遵医嘱,切勿胡乱尝用。

可以选择专业书籍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zz/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