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7274987.html

晨起路过花坛,突然看见一株茶梅,开了一朵好大的白花,旁边还有一个花蕾,露出粉红的骨朵。浓雾中,她们一下吸引了我。仔细端详,花和朵都浸润着露丝。清纯晶亮,绰约含羞,楚楚可怜。

一整天,心里装的就是那茶梅的花了。

哦,是的,地里的茶花也正是这会儿开呢。

山上的油茶花也正开。

想到茶花,嘴角刹那就有了些甜味。曾经这样写过它:

深秋茶棵尚青青,

银瓣金蕊凝露神。

常忆儿时无零食,

满园攀枝吮花心。

吃茶蜜的时候,也是摘茶果的时候;回想着当年“小秋收”的热闹,也是别样甜蜜……

小学时,每周都会有半天劳动课,我们多半都在老师组织下勤工俭学,老师们说这叫“小秋收”。

每回一听老师说要搞小秋收,所有的同学都踊跃响应起来,好像过节一样。

秋日的午后,一校的大大小小的孩子,背着大大小小的筐箩,拿着竹杪子做的钩子,跟着老师,欢欢喜喜的;听老师哼着“一群小童子,随师采药去,”很快便上了山。大家快活得像群麻雀,嘁嘁喳喳,叽哇乱叫,歌声起伏,惊飞了鸦鹊,吓走了貂灵;

干啥呢?打茶籽!其实是捡漏,是寻找队上的群众摘漏了的茶籽。我们叫“找卯”。

每回,每个人都有相当定量的秋收任务。所以,到了山上,大家都争先恐后,到处找。漏摘的油茶果多半在茶树的边边角角的枝子上,或是高高的树冠上。群众打茶籽时,没看到或者是懒得费工夫爬树,却刚好给我们慢慢找。

满山的油茶多着呢!这就便宜了我们这些“找卯”的了。小孩眼睛尖,总会有发现那枝头油亮的茶籽果,紫红圆润。

看见了茶果,一般都不做声,悄悄的赶上去,摘进筐里;总怕自己比别人完成任务迟了。而高处树杪上的,几个人也会合作,一人勾住茶树枝,数人抢着摘。崖边沟畔难摘的,多半是老师去,我们被严禁去干这样危险的事。倘若树丛中有整棵被乡亲们漏掉的茶籽,那肯定会有一阵欢呼,也许几个筐箩就满了啊!省得满山去撕了,到处是刺,会戳人脸,扯破衣。

估计任务完成应该差不多了,就悠闲漫意的找野柿枣,找棠梨儿,或者吃油茶花蜜汁了。

吃茶花蜜有技巧,得找到花开得正盛的朵儿,一瓣都没有落的,摘下了,嘴对着蕊,抿着口,不能张大嘴,因为可能把花蕊整个吸进去,会有涩涩的味道;就那么抿嘴吸,手上轻轻的挤,蜜汁就进口了。那味道,比红糖淡,比冰糖纯,比白糖香,虽然只有那么一丝丝一点点,但是那甜啊,仿佛会让你从头到脚,三十六万毛孔,每个毛孔都无比舒畅。我们找的油茶籽,都是去乡亲打过了的山场。队里没打的山是不能去的,家家指望着这些油茶籽变钱的。乡亲们有时候也会故意留些茶籽让我们打,都是自家孩子呢,舍不得他们太辛苦。所以我们半天一二十斤的任务不到天黑都能完成,又会大呼小叫的下山,背满了收获的欣喜,一路互相取笑,因为个个都成了小花脸猫了。打回来的茶籽堆在小学校的走廊,小山一样。先得让它晒开裂,才好脱壳。时候到了,每人一小堆,拣茶籽。仔细把茶籽理出来,茶籽壳继续晒,晒干,冬天沤火用;纯茶籽摊在簸箕中晒透才能卖出去。

我们会抢着搬运翻晒。你知道吗,那一颗颗泛着光泽的油茶籽,就像黑的深黄的珍珠般可爱,当它们被爪篱翻动时,会发出悦耳的哗哗声,多么像一大包银分子儿(硬币)互相碰撞着的音乐啊!

有时候,也能打着桐子。桐籽果比拳头还大,黄绿的果皮裂开了,露出黑果子,闻着就有浓浓的桐油味。那时候,许多家具用具如油纸伞,斗笠澡盆等等都用桐油抹,防虫,耐用。捡桐籽时,老师曾经出过“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的对子,我们便胡扯一气。最笑人的是有个同学姓朱,大家凑了个“小朱撵小猪,小猪苦,小朱哭”,还得了先生的夸奖。

偶尔能捡着木子。木子就是乌桕籽。摘了就能到粮站卖钱,不需要晒。只是乌桕树高,木子不容易搞到。现在想着,飒飒的秋风拂动着“青鳊鱼似的乌桕的影子”,乌桕丹叶翻飞,树杈骑坐一人,手拿竹篙往下戳木子,树下是雀跃的孩子们在捡拾木子,好热闹的景象啊!

暑假里我们也忙“小秋收”,主要是挖药草。药草是到处都有的,挖的多了,除了交学校,还能给家里帮点忙。三两个人结伴去采的时候多。

田坎子红参有好多,我们叫它红骨笋。只是大人不让乱挖,担心弄垮了田埂;因而多半是上山采其它草药。

桔梗会开着紫色的五角星招摇着手臂;百合花张开喇叭崖边含笑;苍术叶如锯齿,花叶一色,灌木叶子掩映着,难找;天冬只有一根长长的茎,嫩绿的柔枝攀着旁边的树,好认。天冬的根一串一大球子,就像一串簪子,回去煮了,剥了皮晒了,晶莹剔透;黄精和玉竹叶子极像,根也像;价格差的却远,黄精贵,据说久服成仙,跟何首乌一样,我吃过,味道淡淡的,一点不甜;柴胡只扯禾子,容易采的是断血流,不必满山树林里去找,去跟刺藤们纠缠,也不担心树叶下的毛虫“杨辣子”辣人,采个百把几十斤没困难,就是太便宜,一担都卖不了两块钱;

最痛快的是挖水菖蒲了。顺着河沟找,溪边一篷一篷的,多的是。叶子像兰草,更厚些,油光润滑的,只要蜈蚣样的根,半天能挖一大筐,晒大半干,用火燎尽须根,再干透了卖。不过也不值钱。痛快的原因是能一边挖,还能在河潭洗澡捉鱼摸虾。“一天三个澡,洗的郎郎倒(手足无力)”,泡在山泉里的快活清凉,互相戏水打闹,在山上挖药草,那摘山楂毛桃猕猴桃八月楂的快乐远不能与此比,水里可舒服啦!

说起来,最具诗意的“小秋收”活动自是打野菊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那么爱菊花,怎么还采菊呢?是下酒么?“东篱把酒黄昏后”,谁能够体会易安居士的凄凉呢?他们是谁没人知道,我们只知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采菊只是想卖菊花。

菊花长在林子外阳光充足的地儿。秋风渐凉,田拐地角,坡头坎畔,零散开着许多野菊,一丛丛的,亭亭争艳,阳光下泛着灿灿的金光。连枝采下,菊香满筐,背回家慢慢择下花朵,晒得透干,一捏成粉,就送到药材站,巧或贵都能忙点钱。也曾经帮妈妈打菊花,做过菊花枕,老人们说能下火,不淌鼻血,试了确实如此。

有时候,“小秋收”收的是人情,收的是感激。送过柴给孤老太,口袋里会装满老人家给的热乎乎的花生;帮队上抢收过庄稼,会吃到半块喷香的麻饼。也曾拾过麦穗稻穗,也曾经兴过芋头小麦;还到道班做过小工,还在坡地种过半夏草;今天能得三五毛,下周忙个一两块,都锁进先生的抽屉;变成了失学的同学的课本,变成了蹦蹦跳跳的乒乓球,变成了大家羡慕的奖状。老师们把每个劳动课安排得紧凑充实,让勤工俭学成为我们期待的时光。

我们的“小秋收”丰富多彩,给每个孩子带来成就感,我们学到了那么多的东西,广袤的山野成为最好的课堂;劳动成为我们的习惯,翻山越岭肩挑背扛轻松平常;跌过跤碰过包伤过手崴过脚,好了依旧到处跑。那充满欢笑的“小秋收”啊,让我一说就滔滔不绝!

子歌者,乡村教师。教龄逾三十年。教书还可以,练字不够勤;喝酒肚量小,吹牛不怕人。爱运动,爱穷游;也爱附庸点风雅,写些怀旧文字;更热爱家乡,愿以笨拙的文字歌之咏之,愿意为西山文化的传扬奔走效劳。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xw/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