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出生的永福人

最大的已经37岁,孩子都快上初中了吧!

父辈正在老去,而我们

真的已经长大了!

小时候的我们

没吃过汉堡、没舔过冰淇淋

甚至没闻过蛋糕上的奶油味……

却被那些乡野路边的“野味”迷住了心魂

身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永福人

相信你们一定对小时候吃过的

农村特有的“美食”念念不忘!

那些在老家随处可见的

不起眼的“小零嘴”

在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的同时

也承载着对亲人的爱和满满的童年回忆

田野里的美味

这种我们都叫灯笼草,也是在田里长着,路边也有,吃起来有一点酸,据说营养价值极高,看来咱们小时候就知道养生了!

酸酸草,长得很像四叶草,吃起来就是酸酸的,它还有医用价值,古书都有记载。

到了夏天,最不能忽略的当然是蝉!我们习惯叫知了,小的时候,太阳正毒,趴在床上午睡,混着呼呼风扇声的是一片蝉鸣。下雨的时候村里的小孩就该出动挖知了啦!挖到知了回去让妈妈炸一下,简直是美味到不行!

蟋蟀有人吃过吗?我们称它是“灶鸡”,小时候一到夜晚,便和院里的小伙伴一起带着破烂的易拉罐瓶开始去抓蟋蟀!当年的手法那可是相当娴熟的!

鱼腥草,凉拌了吃超级好吃!有的人会用它炖鸡汤,根部也可以食用,听说它有很大的药用功能。

夏秋时,跑到池塘边就能找到它,水很多,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我们这叫野草莓,学名叫茅莓,永福人又喜欢叫“PAOPAO”。你那个地方叫什么呢?

野柿子,永福人又叫"鸟冻",刚摘下来是金黄色的,放米里面沤几天再吃,熟透了就成红色了。

艾叶,农村过端午节的时候会有的,而且它是一种很好的药草,用它晒干后放鸡蛋煮汤,吃了对女孩子特好,不过汤比较苦,一般人都不太爱喝。有的家长还会用它晒干后给小孩洗澡用。

玉米秆,永福人又喜欢叫苞谷杆,一般都是大人在前面砍断玉米杆,后面我们跟着捡起来挑选那根是否甜,一旦选中对象后,开始歪着嘴啃掉玉米杆的皮,皮很锋利,经常被划破嘴,但是这也挡不住吃货的馋啊!

说到龙葵估计宝宝们有点懵,我们那叫野葡萄,吃起来有一些酸,有点涩,不过在小时候那可真是美味了!

南瓜花,永福人也叫金瓜花现在总是觉得大人们好神奇,把什么东西都能变成可口的美味,做面条的时候把它放在里面,吃到嘴里总觉得有种肉的感觉!

木耳,小时候家里大门口有一棵树从半腰断掉了,几场阴雨过后,断掉的那半截树上面伸出了一朵朵木耳,妈妈把它们一个个摘下来,晚上饭桌上就出现了一碗鲜香的木耳汤,那时候就觉得妈妈好厉害!

除了这些长在地里可以直接吃的食物以外,

那些年我们也会自己动手烧烤,

并且味道绝对秒杀街边的烧烤摊,

你还记得这些吗?

亲手烤出来的乡间美味

烤大豆: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豆类,我们嘴馋了,或是晚上烧火煮饭的时候就会摘一些来烤,非常香!鲁迅先生《社戏》里便有烤毛豆的内容哦!

烤红薯:小时候在野外玩累了又不想回家吃饭,就会在野外生一团火,然后就地取材,在自家或在邻居家偷偷的挖几个大小适中的红薯,放在火堆里烤,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却外焦里嫩,美味得很!

烤土豆:小孩儿对土豆总是有一种特殊的爱,对烧烤更是不说了,两者结合一下,那个味道,你们懂的。每年家里新土豆出来的时候总是拿来烧起吃。

烤玉米:始终都是烧烤的宠儿,虽然小时候没有什么烧烤配料,直接就放到火上烤,但味道不错。其实不剥皮烤更好吃。

烤水牛:小时候,立秋过后一下雨,便会喊上小伙伴一起去野外逮水牛。秋雨中,天空飞着很多水牛,等它们落下时,便会很轻易地捉住它们。拿回家洗净后,放在锅里面焙,不用放任何调味品,很香的!

烤小鱼:钓到的小鱼,不够一餐时,干脆就地生火,烤了吃,如果撒点盐就更好了,味道不逊于现在烧烤摊的烤鱼。

烤蘑菇:很多人都喜欢吃蘑菇。小时候秋雨过后,我们小伙伴便会提着篮子,到房前屋后、地里去采蘑菇。经过秋雨的滋润,野生的蘑菇便会破土而出,一簇簇甚是喜人!半晌工夫,便能采到满满一篮。拿回家炒着吃,那味道,鲜美极了!远非现在超市、市场卖的蘑菇所能比的。

烤蚂蚱:小时候没有什么补充蛋白质的东西吃,而这些虫子却是很好补充蛋白质的东西,用烧饭后的火碳,慢慢煨,几分钟就可以尝到这独特的美味。

多年后

当你品尝着甘香美味的菜肴

吃着煎炒烹炸的餐点,享受异域风情的美食时

会不会有一种味道带着属于

童年的回忆在舌尖辗转盘旋

而这些记忆里味觉的烙印

你还记得多少呢?

来源:网络,永福掌上生活综合编辑

编辑:秀婵

猜你还想看:

?太震撼了!度旋转,上帝视角看永福县城!

?太震撼了!度旋转,上帝视角看罗锦!

?太震撼了!度旋转,上帝视角看三皇!

?太震撼了!度旋转,上帝视角看广福!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商家入驻、论坛发帖灌水,求职招聘、相亲交友…

赞赏

长按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钙泊三醇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gj/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