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4月16日晚,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光耀新时代——“荆楚楷模”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汉举行,9名个人、2个团体从96人(组)的月度人物中脱颖而出,荣膺年度人物。

相聚在人间四月天,集结在闪耀星光下,聆听他们的故事,奏响一段段动人的心灵之歌。

特别致敬

致敬辞

终于平静了,这滔天的巨浪。他以身相护的试验装备早已安然无恙。披挂一身荣光,英雄没能归来,他用生命托起了科技报国的梦想。

以生许国无悔人生

黄群生前系中船重工集团所副所长

台风“温比亚”过境,所南码头,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险情,在罕见的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晃。

这个平台,对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失控,平台可能保不住。

年8月20日10时30分许,危急关头,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冲上码头,对平台进行加固作业。

米长的码头上,一个30多米高的巨浪袭来,几名同志倒下了;浪头过去,他们又艰难站了起来,继续奋力向前冲!

一个巨浪来袭,最终,黄群以身殉职,年仅51岁。“浪打在身上很疼,睁不开眼睛。那时候考虑不了个人安危,就想赶快过去,把平台控制住,把平台上的人保住。”参与抢险的所规划处副处长孙逊说,“黄群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有下次,他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妻子说,他冲上去,想抢救的不仅是国家财产,那就像他血脉相连的孩子一样,已融入他多年的梦想、深深的眷恋。

妻子整理黄群遗物时发现,调到大连的多天里,黄群使用了5个笔记本。8月15日,他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写下完整的入党誓词。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如此耀眼。5天后,他用行动作出了诠释。

奋斗之光

致敬辞

勇攀高塔,踏破禁区,领舞世界前沿;创新技艺,敢为人先,终立行业之巅。高质量发展,全方位突破——他们在荆棘中淬炼心性,他们用硕果来回馈人间。

全球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胡洪炜国网湖北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二班班长

年,胡洪炜迎来从业生涯最大挑战——±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试验。

该试验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旦成功,意味着我国将掌握世界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全套检修技术。

在±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如果有异物触碰输电线路,瞬间会成为火球。这个1.78米高的退伍老兵,每天8时,进行特高压走线训练;14时,项目模拟训练;17时,做技术总结……在为期半年的强化训练中,他用坏了多副手套、穿烂了7双鞋、穿坏了3套工作服。

年6月10日,国家相关部门验收特高压带电作业科研项目。当天9时30分,胡洪炜穿上屏蔽服爬上铁塔,他的右手与高压线之间产生了一道耀眼的电光弧,没有一刻迟疑,他迅速抓牢了高压线。那是从未有过的体验,他感觉脸上犹如无数根小针在扎,头发被人用劲在拔,耳朵里嗡嗡作响。一个多小时后,胡洪炜准确完成了线路相关故障的检修工作,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与±千伏特高压“亲密接触”的人。

19年来,他攀登了多座超高压铁塔,高空走线和地上巡线10多公里,完成1多小时超特高压带电作业;多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让电网化险为夷,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让传统绝活在现代流水线中“复活”

沈永祥劲牌有限公司高级酿酒师

年参加工作,沈永祥主动放弃管理岗位,从酿酒小工做起,大家都说他傻。一起分配进厂的大学生有多人,只有他要求下车间。他认为,唯有深入一线,才能学到酿酒真功夫。“零距离”让沈永祥收获不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传统酿酒方法粗放、原始,物料用脚踩、用锹翻、就地堆放,发酵时间、火候全凭师傅经验,既不卫生,酒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沈永祥提出大胆设想,将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传统白酒酿造,推动工艺升级,把模糊的人工控制,变成精准的数字化操控。

经过不懈努力,沈永祥参与开发出了首台白酒上甑机器人,一举解决了传统人工发酵品控难的问题。机器人的运用,替代了以往工人铲糟上甑的方式。传统生产方式要多人,现在只要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说,要将传统酿酒师傅手中的绝活,通过智能化大数据,在现代化流水线中“复活”。

年,经过10年摸索和试验,沈永祥主导开发出固态法小曲白酒机械化酿造工艺,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流水线,颠覆了中国酿酒千年传统,实现产能7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该项目获得国家工信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被中国酒业协会列入计划,在全国推广。

“虾稻连作”开创先河

陶忠虎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

1年,陶忠虎开始研究小龙虾。2年开始,历时3年,他探索总结出“虾稻连作”模式,开创了我国小龙虾养殖的先河,改变以往小龙虾加工、餐饮原料完全依赖野生资源的模式。

发展“虾稻连作”等稻田综合种养,种苗是瓶颈。为攻克这一难题,他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一起,进行各种繁殖试验。5年成功研发的小龙虾人工诱导繁育技术,打破了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至今全国开展的小龙虾繁育工作仍采用该项技术。

年,陶忠虎历时3年创新探索出“虾稻共作”新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被农业部专家认为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为潜江市以虾-稻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规范种养标准。”陶忠虎先后参与和主持起草了1项国家行业标准、5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市级地方标准,在全国形成了小龙虾标准化体系,规范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他无私奉献,将“虾稻共作”模式与技术推广到大江南北。每年在全市开展技术培训50班次,培训农民近万人次;在全省、全国开展技术培训10余班次,10年来培训近万人次;到江西、安徽等地现场指导近百次,接待参观考察近万人次,跟踪指导养殖户近万人次,推动小龙虾产业在全国范围开花结果。

情怀之光

致敬辞

时刻准备冲刺与死神竞赛,生命火苗映照出仁心大爱;为了雪域的期待,乡村的未来,代代把薪火传续,把幼苗培栽;心田播撒希望的种子,终会迎来烂漫花开。心有情怀,无问西东。

新生儿温箱边的守护者

医院“守护新生儿”医疗转运团队

新生儿转运团队是一支50人的队伍,转运对象是早产、低体重、身患多种疾病的新生儿,由8名医生和42名技术护士组成。

新生儿转运风险极高,能携带的设备十分有限,颠簸途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为防止晕车,医护们出车前不敢吃东西。

黄冈出生的一名早产宝宝,出生3天无法进食,呕血、呼吸困难,医院紧急求救,转运团队前往接患儿。为保证宝宝呼吸畅通,转运团队用精湛的“盲插”技术争取抢救时间,一边安抚小宝宝,一边迅速摸准气道位置,精准插管,小宝宝不哭不闹。第4日凌晨,孩子转危为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新生儿的第一个“家”。监护室有60多名高危宝宝,护士分3班,24小时守在温箱旁。晚上高危情况多发,护士们每个温箱轮流转,不敢轻易去厕所,每天巡回平均步数1万步以上。

住院期间家长们见不到孩子,护士长开展“开放日”服务,邀请家长进病房与孩子亲密接触;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cd/1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