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老祖母旧社会的清道夫向警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创党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她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领导人,也是第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叱咤风云的女创始人。她在年牺牲时,虽然年仅33岁,但却被革命同仁尊称为“革命的老祖母”。 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第二次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惟一的一个女创始人,罗迈(李维汉)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 周恩来也曾这样说:“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为革命牺牲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了她。” 所以,回首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向警予是值得我们浓墨重彩追忆的一位重量级革命先驱。她的那种以苍生为念的情怀,立志要做一名旧社会的”清道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追思百年前的中国,千疮百孔,遍地饿殍,列强、军阀、封建、官僚资本就如同华夏大地上长出的新旧几颗大毒瘤,折磨得民不聊生、山河敝凋。 向警予就是在这种的家国环境下降临在湖南溆浦县一个殷实的名门望族。小小年纪过着富足向上、无忧无虑、快乐求学的童年时光。 父亲向瑞龄是当地富甲一方的首富。他不仅善于经营,所创办的“鼎盛昌商号”在当地十分有名,不仅经营各种商品,而且还做着跨国贸易,甚为了德;而且他在当时思想开明,不保守,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作为一名封建乡绅,在当时的向瑞龄已经意识到,光靠传统文化的灌输,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必须要接受西学。 在他的支持下,他的四个儿子,都先后留学日本,并且后来都有着非常不错的成绩。 向警予虽然是个女孩子,父亲也依然支持让她接受教育,全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余思,可贵的是,小警予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那种不让须眉的个性。在大哥的影响之下,她5岁识字,8岁入小学,开当地县城女子读书之先河。 年,溆浦县立高等小学创立,学监陈次伊先生,思想激进,奉康梁为圣,言必称康梁,逢人就要介绍维新理论。他大力地推行西式教育,专门还请来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弟弟章士戛来任教。 但,即便如此,陈次伊的革新社会风气的努力,还是挫折连连,他的西式教育招生并不顺利,只招来了四个学生,这其中之一便有8岁的小警予。所以,应该说,他又很幸运,有了小警予作为学生,注定了让他留名青史。 此时的,小警予虽然年仅八岁,但是每次陈次伊先生的课,她都听得最为认真,每当陈先生讲到国势垂危的时候,小警予居然就会嚎啕大哭。 陈次伊对这样的学生甚为惊奇,尤其问她为何要嚎啕大哭时?小警予的回答更是让他莫名感概,她说,感慨国家的命运,才会嚎啕大哭。 当小警予12岁时,她便已经开始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阅读当时的进步报刊。 再随着年岁的增长,心智的渐熟,从火热的少年跨入到青年行列中时,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她,于年17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并于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这一期间,立志明誓,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警予,以表示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也从此走上了她短暂一生、波澜壮阔的坎坷革命征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拔开历史的尘埃,追随向警予的人生轨迹,探寻她那不朽精神的源泉,以再一次洗礼我们的心智,在盛世的今天,感怀铭刻。 一、激扬三湘; 二、激情法兰西; 三、峥嵘上海; 四、绝命武汉。 一、激扬三湘 向警予从小就表现出了对不合理陋习抗争的勇气。5岁时反对家人为她裹脚的胜利,也许从此就埋下了她不甘屈从命运安排的天性,任志飞翔。 受大哥向仙钺革命思想的影响,17岁的向警予告别父母,前往长沙投考新创办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入学考试中,主考官杨昌济将她的文章点为第一名。 日后,杨昌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我长沙所教的数千学生中,有三个最优秀的女学生——向警予、陶斯咏和任培道;有三个最优秀的男学生——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 来到长沙求学后,向警予不仅进入了师范学校读书,并在学校大放光芒。 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向警予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她说道:“我们读书,应是为了准备改造社会的工具,为我们女子的解放而读书,为了我们民族的振兴而读书。” 一番话,听得在场的学生和老师无不由衷钦佩,小小女子,却有如此豪情,实在难得。 老师杨昌济更是感叹道:“此女生非同寻常,大有可以作少年中华之望也!” 在长沙求学的几年,是向警予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几年,她不仅在学校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意气风发的人生挚友,如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等。 这些风华正茂、激扬文字的热血青年,在湘江边、在岳麓山下、橘子洲头,结伴和鸣、纵论天下大势,热情于社会革新,鞭苔于沉疴旧迹,相对于那个昏暗的时代而言,他们就如同一束光,划过潇湘沉寂的天际。 尤其在周南女校,向警予第一次遇到了后来,她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生伴侣蔡和森。当时的蔡和森正带着母亲、姐姐、妹妹来长沙求学。 当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投考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的时候,考官因为她的年龄过大而将她拒之门外,蔡和森便一纸诉状告到了长沙县衙,县知事知其原委后,特批“其情可嘉”,责令学校破格录取。向警予对于十分钦佩葛健豪母子四人的举动,与她们一家成为了朋友。 年夏,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在父亲及不地进步人士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女校,并担任校长。 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以“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重视新思想的传播,强调科学与民主,尊重学生个性,反对“驰骤之若牛马”的奴化教育,反对封建与专制等等,在当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而且,为了办好学校,向警予从长沙、常德等地邀请一批思想进步的同学担任女校教师。例如任培道、熊李兄、吴家瑛、蒋如竹、易克勋等。她为了动员学生入学,翻山越岭只身步行几百里,挨家挨户劝家长允许女儿上学,先后到家乡各地劝学。 付出终有回报。溆浦的女孩子,开始纷纷走进学堂,接受了正规的近代教育。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由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八个班多人,培养了不少人才。 后来,因为其他变故,年,向警予只得离开家乡,前往长沙投奔蔡和森。这得与失之间,却意外地完成了她的另一段人生的蜕变与飞跃。 重回长沙后,她正式加入了由毛泽东、蔡和森于年4月,在湖南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学会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为宗旨,成为最早的女会员。 同年11月的一天,长沙的女学生赵五贞因不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迎亲途中用剃刀在花轿中自杀,这件事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事情发生之后立即震动了全城。 向警予召集周南女校会员和活跃分子举行紧急会议,大家热烈发言、讨论,紧急筹备纪念赵五贞大会。向警予利用《女界钟》在湖南妇女界、进步团体中的影响,邀请了许多妇女界人士、进步团体代表参加大会。 在“纪念赵五贞”的黑色横幅下,向警予激昂的声音在全场响起:“现在,囚禁在旧式婚姻枷锁中的女子又死了一个,赵五贞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这罪恶的婚姻制度。像她这样的悲剧在中国不知正在上演多少。还有更多的女子,在这种婚姻制度下终日以泪洗面,甚至被折磨至死。难道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们还要等下去吗?还要在这毫无平等、自由的家庭、制度下忍耐下去吗?我们不能让悲剧重演,站起来吧,觉醒吧,能解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掌声雷鸣般响起,许多年轻的女孩子由于相同的遭遇而眼含热泪,所有的人都听得热血沸腾,深受振奋。这场大会以及向警予等在《女界钟》上连续发表的评论,在长沙城里掀起了巨浪。就这样,一场反对封建制度的战斗打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在《大公报》上连续发表评论,唤醒人们必须“大声疾呼,警觉我们未死的同类”。 风云际会,虽挽浊流于怆然。但向警予为女权奔走疾呼,却愈发坚韧。前途与希望,似乎也弥漫在信念之间,愈发铿锵。 二、激情法兰西 为了追寻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发起和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当得知新民学会正在组织赴法国的勤工俭学活动后,向警予听后十分向往。 原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罗兰夫人的传记,听过法国大革命的故事,对于大洋彼岸的法兰西,她早已神往,她期待能够亲身去体验那种自由、平等、博爱之风。 年7月,向警予参加发起“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随后,又组织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12月,她同蔡和森、蔡畅及蔡母葛健豪、李维汉、李富春、李立三等30余人从上海出发,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虽未亲赴法国,但想方设法为赴法青年们筹集旅费,还两次赶往上海为他们送行,促成了一批先进青年外出求学、求知,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才集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年2月,一行人抵达巴黎,通过华法教育会的联系,他们来到离巴黎不远的小城蒙达尼。来到法国后,由于经费的限制,这些勤工俭学的学生们的生活条件很差,蔡和森和向警予等人只能住在地窖里和帐篷里。富贵小姐出身的向警予面对如此恶劣环境,她却没有丝毫的不适应。 他们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在蒙达尼郊外美丽的白桦林里,时常有向警予、蔡和森二人一起学习法文的身影,他们的法文有了提高,同时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日益深厚了。这片静谧的天地,也便成为他们两个人的天地,他们相约“在革命的征途中互相勉励,共同向上”。 很快蔡和森找到了自己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蔡和森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法语,然后开始翻译各种法文书籍。蔡和森的翻译工作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每天几乎是废寝忘食,蔡和森身上的这种几乎疯狂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向警予。 年6月,二人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合,其结婚照为二人同读的《资本论》。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收集出版,题为《向上同盟》,即为《向蔡同盟》,他们坚信,将与亲密的伴侣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 年7月6日至10日,新民学会在法会员在蒙达尔纪的杜吉公园召开会议,确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学会宗旨。蔡和森更是明确提出主张组织中国共产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并与主张无政府主义和“温和革命”的会员展开了讨论。向警予旗帜鲜明地支持蔡和森,一起为组织中国共产党出谋划策。 年8月,向警予在法国寄给双亲一张明信片,在明信片上,她这样写着:《你的九儿在这里》: “爹爹妈妈呀,我天天把你两老(人)家的相,放在床上,每早晚必看一阵。前几天早晨,忽然见着爹爹的相现笑容,心里欢喜得了不得。等一会儿,便得着五哥的平安家报。今天晚上九点钟,新从世界工学社旁听回来。捧着你老(人)家的相一看,忽现愁容,两个眉毛紧紧地锁着,左看也不开,右看也不开,我便这样说:“我的爹爹呀,不要愁,你的九儿在这里,努力做人,努力向上”,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而且这块肉、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和森是九儿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 明信片上的文字,质朴无华,感人至深。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找到了爱情、找到了信仰的向警予,难掩心中的喜悦与激动,向远在万里外的至爱双亲分享自己这份快乐。 谁曾想,从小立志做“天下第一伟人”的向警予,在面对压迫、面对不平的社会现状时金刚怒目,却在留给父母、爱人、子侄大量家书中,她柔肠百结,心细如针。 在法国结婚后向警予与蔡和森夫唱妇随,开始大量地吸收法国革命的经验,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俩坚定地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不仅如此,他们不是只将思想被动吸收,而是接连为中国共产党如何的落地,建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提议。蔡和森还向万里之外的祖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关于建党问题的一系列理论主张,他写给毛泽东和陈独秀的三封长信堪称“建党问题的鸿篇巨著”,成为“宣告中国共产党即将成立的光辉文献”。 年8月,蔡和森与毛泽东通信,交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问题,提出“于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 9月16日,在给毛泽东的长信中,蔡和森阐述成立共产党之必要,发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呐喊,并就建党原则、步骤等提出意见和设想。毛泽东回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而蔡和森所做的这一切,又无不是在向警予支持下所做,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向各路宣传,陈诉建党之急。之后向警予与周恩来、李立三在法国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组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所以,蔡和森和向警予是名副其实的党的创始人,而向警予更是仅有的一位女性创始人! 三、峥嵘上海 年底,向警予启程回国,结束了自己的法兰西岁月。回国后向警予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她与丈夫蔡和森第一次参加党的会议上,她与蔡和森系统地将自己在法国的所见所闻讲了出来。 他们谈及到法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并且建议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动员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身上,而不是那些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的资产阶级身上。 话音一落,与会的所有人无不赞同,陈独秀更是击掌叫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工人运动的理念。 陈独秀这样评价他们两人:“夫妇两人真不愧是当今的普罗米修斯,从法国盗来了火种,我党就用这火种去点燃劳工运动的熊熊大火!” 在年的7月,在党的二大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向警予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此后蔡和森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中,而向警予则投入到了妇女解放运动之中。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撰写大量文件,主编过《妇女周报》,主张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成为发展妇女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在上海工作期间,向警予针对上海当时形形色色的女权运动,对于当时沉醉于追求女子参政的资产阶级女权主义者,向警予尖锐地指出“他们把女权运动看作是少数女子做官做议员的运动,而这种运动只能叫个人活动,而谈不上女权运动。” 向警予非常鄙视那些借助女权运动,而为自己谋求私利的人,她想做的是切实地改变最底层的女工的工作和生存环境。 所以,这一时期,向警予一面十分重视妇女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工作。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妇女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发表在《向导》《妇女周报》《妇女日报》《妇女杂志》《妇女年鉴》等报刊上。她认为,妇女苦难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解放“是社会改造的一个根本问题”。 因此,她把妇女问题和整个劳动人民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认为“政治问题如果不解决,妇女问题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劳动解放与妇女解放是天造地设的伴侣,必劳动解放了妇女才得真正解放。” 同时,她还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劳动妇女运动。她说:“只有新兴的劳动妇女最有力量,最有奋斗革命精神。”“这支勇敢奋斗有组织能战斗的新兴妇女劳动军,不独是妇女解放的先锋,而且是反抗外国掠夺者的国民革命之前卫。” 向警予更为可贵的一面,是为了更加熟悉中国女工的生存环境,她曾只身潜入上海的纱厂中,同这些女工们同吃、同住,真切地了解了中国女工的工作现状。 正因如此,在革命实践的斗争中,向警予总能正确地积极组织妇女开展争取解放的斗争,并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的各级组织。 年6月,她参与组织领导了上海14家丝厂1.5万名女工的大罢工。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向警予组织广大女工积极参与,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带领妇女们上街演讲、宣传和募捐,支持运动深入开展。 省港工人大罢工爆发后,向警予通过各地妇女解放协会以多种形式予以支援,还组织广州、香港等地数千名女工直接参加斗争,为省港大罢工提供了重要力量。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罗章龙等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负责人。所以,她还努力在国民革命队伍中建立妇女组织以团结广大妇女。 党的三大后,为了把广大的女工、农妇、革命知识妇女组织起来,经过党中央的同意,由向警予负责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这个协会在全国各地很快发展起来,成为当时反帝反封建的一支重要力量。 年,她又组织成立了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经她和一批优秀女共产党员的努力,至年初,隶属于各省市国民党妇女部或与之有联系的妇女组织达62个,有组织的女工达35万、农妇约15万、女学生及其他妇女达60余万。 正如蔡畅所说:“在向警予从事妇女工作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组织。”向警予对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由此可见一斑。所以,毛泽东赞誉她为“模范妇女领袖”。 四、绝命武汉 年10月,向警予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年3月,向警予从苏联回国,先后被派到武汉市总工会和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 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对共产党人大开杀戒,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彻底失败,白色恐怖笼罩武汉,党的工作被迫转入秘密状态。 中央要求向警予转移到湖南,但向警予认为武汉的工作十分重要,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中央同意了她的要求,并根据斗争的需要,将她调到湖北省委工作。 10月上旬,湖北省委改组,向警予负责省委宣传部的工作,并主编省委机关报《长江》。她把这份报作为对敌斗争的重要阵地,撰文深入分析形势,积极宣传党的斗争方针,同时不断揭露敌人的阴谋丑行。 随着《长江》影响力的扩大,向警予的处境更加危险,一些同志考虑到向警予目标太大劝她撤离,但她坚定表示:“大风大浪的时刻,一定要沉着镇定!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一时无人支撑,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 随着斗争的形势越来越激烈,在北方工作的蔡和森来信,希望也去北方,以避风险,她拒绝了;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后,派人来邀请她上山,主持妇女工作,她也拒绝了。坚持认为,武汉三镇共产党人的阵地不能丢。 在与敌人周旋的一次又一次斗争中,向警予总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革命同志的帮助,一次次化险为夷。 但最终,还是因为叛徒的出卖,年3月,化名易夏氏的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面对审讯,她大义凛然,先是用中文尔后用流利的法语严词责问法官:“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的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你们法国人不是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吗?不是说信仰自由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来干涉我们的信仰自由呢?”在场的法国领事陆公德虽然不认同向警予的理想信仰,却为她的勇敢精神所折服,以“无确实证据”为由,不向武汉国民党当局引渡向警予。 然而,反动派并不罢休。他们通过外交途径,最终于4月12日将向警予引渡至国民党的武汉卫戍司令部。 在狱中,敌人对向警予用了三次大刑,始终未曾吐露一个字,不得不让叛徒前来指认。向警予怒斥叛徒,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无上光荣!为中国劳苦大众而死,我虽死犹生。” 气急败坏的敌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将她押赴刑场。面对沿途的群众,向警予高唱《国际歌》,并用激昂的声音表达心声:“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残暴的敌人对她拳打脚踢,并用石子塞进她的口中,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但她始终高昂头颅,用力吐出口中的石子,奋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沿途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落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警予在行刑前,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慷慨从容就义,年仅33岁。 临死之前,向警予惦念着她的两个孩子。在写给葛健豪的绝笔信中,她写出了自己对于两个孩子的希望:“小宝贝,妈妈忘不了!希望你们像小鸟一样,能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 山河悲泣,警予永恒。 这位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的红色湘女,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正在莫斯科的蔡和森,在得知向警予牺牲的消息之后,悲痛欲绝,嚎啕大哭,挥泪写下了《向警予同志传》,他在文中痛彻心扉地喊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我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可是斗争残酷的事实却是,三年后的年6月,蔡和森在香港因为顾顺章的出卖,也被敌人残忍地杀害,年仅36岁。 这对曾经热血澎湃的夫妻,这对时代弄潮儿的不屈忠魂,在短短的三年之内,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双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真是: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 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从此,世间再无“向蔡同盟”。革命未成功,诸君唯报血海深仇。他们的牺牲,犹如一股洪流,汇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不屈精神,不断地激励着广大的中国共产党员、革命志士,前赴后继,誓死抗争。 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如今,向警予所努力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并她为之牺牲的信仰,已经成为拥有余万名党员、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阔步新征程。 愿慰向警予先烈于九泉。 参考资料: 1、向警予生平大事记;2、《向警予文集》; 3、《蔡和森文稿》;4、《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资料; 5、《中国共产党党史》;6、网络相关史料的引用。 谷新光:湖南岳阳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经营治理专家、红色文化传播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zz/10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欧阳修生的丑陋,活得有趣
- 下一篇文章: 天哪,这本po真的好绝好绝好绝好绝好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