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气血,就跟外边儿的树一个样田原对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http://pf.39.net/bdfyy/bdfzd/171220/5945933.html 听樊正伦先生讲中医,小馆众人常常觉得一个字“痛快”,他用连珠的妙语把我们一下子带回黄帝和岐伯的年代,讲着玄奥的中医与生活里那点鸡毛蒜皮间的关系,底气十足,声音洪亮。他总说:生活处处有中医。我们说:生活这玩意儿太肥沃了。 今天家庭日,小馆跟大家分享樊正伦的养生之道,让我们看到人生于天地、自然之间的意义,告诉我们该回头看看老祖宗如何生活,看看大自然如何生长的。 人物简介樊正伦,著名中医学家。 ══════我是分割线(*^__^*)══════ 我们的气血,就跟外边儿的树一个样 摘自《生活处处有中医》 田原:如您所说,中医治病,治的是人,是人的状态,而非一症一病。说到状态,咱们看现在肿瘤患者越来越多,我觉得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关。压力大、欲求多,可以说状态已经偏颇了。曾经有一位专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说得病了,就像走在平衡木上的人,失去了平衡,一条腿已经掉下来了……樊教授能不能给大家开个方子,或者告诫什么的,能让人们重新回到一种正常的、平衡的状态? 樊正伦:如果要找回一种正常的状态,那就是咱们平心堂外面写的那四条——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医药。您只要把这四条弄明白了,你就绝对没问题。为什么?人在天、地气交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际上人也一样啊——春天,你的气血从内向外走,夏天,气血全到外面来了,一入秋,气血就从外面向里面走了,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到了里面,外面就相对不足。我们的气血就跟外边儿的树是一样的,夏天你看那树上的所有营养都在枝叶上,根上就什么营养也没有了。 人就生存在这样一个自然界里面,你不能违背它。 老百姓有句话,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作病。什么意思?就是当夏天气血都到外面的时候,它有一个作用,通过汗液把你体内多余的东西排出去。冬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都讲冬天要进补,这时候你吃点涮羊肉啊,吃点儿有营养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边的时候,你吃了好东西,它能够充分地运化,为明年春天的生发再做准备。看看我们的树,到了冬天都要进行冬灌,为什么?就是因为冬天的时候,要营养它的根部,冬灌以后,它就储存了足够的营养,为明年春天做准备了。 冬天储存了营养的同时,会产生很多多余的产物,到了夏天,发汗的时候,正好把这些多余的产物排出来。 但是我们现在是怎么过冬、过夏的?冬天唯恐暖气烧得不热,夏天唯恐空调开得不大,你违背了四时的规律。《黄帝内经》讲“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道理不是很清楚吗?所以你要想少得病,第一点就要做到顺四时,也就是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还有就是调节情志,男人女人都要宣泄,郁闷了要疏散。 田原:是啊,我觉得现代人很会宣泄的,什么迪吧,歌厅的,一夜一夜的宣泄……好像不太对头。 樊正伦:那样宣泄肯定不对头。(笑)我常常跟有些女士说,如果跟你先生吵架了,什么时候把你气哭再走,别气半截,因为生气的时候肝气特别旺,一哭,肺气上来了,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肺气一通肝气就调达了,如果气一半,肝气没下来,回来还得接着打不说,还容易得病。 我们说五脏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可以很好地调整情志,就可以少得好多病。女同志在特别抑郁的时候大哭一场,或者大骂谁一顿,能自如地嬉笑怒骂,疾病不会找到你。 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女同志三四十岁的时候,甲状腺、卵巢、乳腺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变。为什么?因为35岁到42岁这个阶段,阳明脉衰,自身运化的能力弱了,而且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在家里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在单位是顶梁柱,没人再原谅她了,郁闷得不到疏散,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就非常高。这说明了情志和疾病的关系。所以过了35岁的女同志就要注意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情绪了。 田原:曾经有句老话叫人定胜天,这四个字甚至被当成很多人的座右铭,其实人还是要有所畏惧的。 樊正伦:当然。因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人不可能逃得出天地,这是祖先早已经告诉我们的。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还要非常注意饮食,我们的祖先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说五谷是养命的,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不论什么民族,哪怕是以肉食为主,他也必须吃粮食,不吃粮食是活不了的。 为什么?种子是什么?种子是生命的延续呀。您看我们从马王堆里挖出来的那个种子,已经上千年了,还能发芽,说明种子是有极强生命力的东西。现代很多人说我天天不吃五谷,我光吃菜,我就为了减肥,那就面有菜色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以纤维食物为主的民族,这和外国人不一样。你看外国人吃饭,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叉子,大叉子叉上羊肉一烤,刀子一割,小叉子一叉就吃了。这是外国人的生活对吧?因为他以游牧为主,他们几千年的遗传基因,对肉类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人强得多,几千年来他们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田原:为什么咱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身体素质反而越来越差,什么心脑血管病、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看来多数是吃出来的。 樊正伦:“鱼生火,肉生痰”,咱们中国人的肚子就不是消化大鱼大肉的肚子。很多人都忘记了咱们的祖先是怎么活过来的。外国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就是两根棍儿,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畜就是猪肉、羊肉。孔子还说过这样的话:60岁以后的老人如果体力不行的话还要吃点肉。那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过去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这是几千年遗传基因的结果,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 再看今天,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天天去消化什么牛排啦、鸡腿儿啦……(笑),或者不是天天吃菜就是天天吃肉,结果不是糖尿病就是血压高。很多五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小时候饿着,改革开放后吃饱了,当了官吃好了,于是就吃成了高血压、高血脂,而且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趋势。由于你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牛排呀,鸡腿呀,你不得代谢病才怪呢! 田原:在中国古代,糖尿病是宫廷及富贵人家最容易得的病。 樊正伦:《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现在很多中国人都成了好食肉者,老年人还好一点,因为他胃口差了不敢多吃。饮食结构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我想这是我们国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田 原:如果血脂、血压、血糖已经高了怎么办? 樊正伦:我建议大家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粉活血而不破气。 它和人参是同一科属的,一个长在东北,一个长在西南。贫瘠的土地是不长人参的,东北是木气和水气比较重的地方,肥厚湿润的土地其性属阴,长出来的人参是三枝五杈,它那个枝叶全是三和五,三、五是奇数,是阳数。它是一个从阴引阳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精化成气,如果精不化气的时候,用点人参,马上气就出来了。如果肾精已经很亏损了,你再吃点人参,本拔则木摇。 《周易》里面说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很肥沃的土地,三七生在西南,长在地下,所以也是三枝五杈。它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它可以益气统血。很多人把三七当止血药,甚至药典上说三七只能吃3克,多了就不行了,因为它止血,多了血就不流了。 我曾经亲自到云南做过考察,过去发配到云南的人,都要被打杀威棒,你要买不通人,你这个杀威棒是免不了的。你要买通了狱卒,他就给你一大碗药,在打杀威棒之前他给你喝了,它里面主要的成分是三七,这是云南的老农告诉我的。打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下面的棒疮两天迅速消散,被打出了淤血它都能散掉。 但是一定要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冻也得九九八十一天,不要说我今天吃了两次怎么不下来?你要下来这么快就像那冻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开水一泡一样,功没成,气断了。我自己也是每天早上5克三七粉,晚上5克三七粉,像冲便茶似的,冲了就喝下去。 ══════我是分割线(*^__^*)══════ 田原对话原创中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xw/4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以为流鼻涕就是ldquo感冒rd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