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几场雨过后,操场的野草疯长,一丛丛的鬼针草、银胶菊已经快没过我的膝盖。这天午饭后,天阴微凉,我信步走到操场边上,想看看苔藓长得怎么样,说不定还能偶遇小蘑菇。

小蘑菇没见着,苔藓沾满了雨水溅起的煤渣,如同在外面野了一整天的小淘气,脏兮兮的面目不可爱了。

再往前几步,似乎看见一株被雨水滋润得水灵翠嫩的少花龙葵,咦,怎么是黄色花瓣了?再定睛一看——几个“小灯笼”!啊哈,竟是久违的“朴子草”。

真是久别重逢啊!在老家农村时,它们是小路旁常见的野草,后来离开农村,老父亲会在院子里播种几粒种子,所以依旧经常见得着。现如今,父母给弟接去身边,那所小院子里以前总有的“朴子草”、“节节花”、“香苏”、“狗贴耳”……也渐渐不知所踪。

今天能在另一个城市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偶遇,真有些许“老乡见老乡”的惊喜与激动。

那一个个精巧的小灯笼状果实,使得它们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作“灯笼草”。《中国植物志》里,它们的中文正名是“小酸浆”,是茄科酸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怪不得,我第一眼错将它们认作少花龙葵,两者都是茄科,长得有几分相似。

这种小草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们腋下挂着的一个个小灯笼。当黄色的花冠谢了以后,钟形的花萼渐渐合拢,小心地呵护起授了粉的小宝贝。随着果实的形成、长大,原来的花萼慢慢起了变化,膨大,棱渐现,最后变成灯笼状的果萼,里面藏着它们最宝贵的一粒圆珍珠——果实。当果实成熟,灯笼状的果萼也由绿变黄,几近透明,纹络丝丝分明,小圆果实在里面若隐若现。

看起来是否像水果店里酸甜可口的“灯笼果”?灯笼果和小酸浆是近亲,植株和果实都很相似。叶子上的区别是:灯笼果的叶子基部是心形;小酸浆的叶子基部有点歪斜楔形。它们各有所长:灯笼果果实当水果或者做果酱,小酸浆呢,不懂它的人,当它是杂草,懂它的人,知它是个宝。

上图为小酸浆

上图为灯笼果

植株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志朱鑫鑫老师

果实图片来自网络

夏季采小酸浆全草,干用或鲜用,味苦性凉,清热解毒,能治感冒发热、咽喉疼痛、牙龈肿痛、急性支气管炎。

在我的少年时代,暑假里是经常能看见采药人的,他们往往骑着大轮子的自行车,后面座架上绑一个大竹筐,后轮两旁还各挂一个大大蛇皮袋子,乡野里四处走串寻拔药草。金银花、车前草、茅根、白簕、朴子草、马鞭草、艾草、蛇舌草……那个时候,这一株株野草,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得紧密而且广泛,深深渗透我们的生活中。

小酸浆(茄科酸浆属)

PhysalisminimaL.

(点击了解,同是茄科的少花龙葵)

淡淡草木记

人和植物,互相影响,互相塑造

和谐共生,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扫一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pz/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