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诗诗未为奇奇感受沈光伟的花鸟画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01/4320689.html “知非诗诗,未为奇奇”,这是司空图诗集中的句子,意思是不为了作诗而作诗,诗才是真正的诗,不为了新奇而制造新奇反而会达到奇境。说的是一种不刻意而为之的创造境界,自然本然的样子。 自然,即是沈光伟花鸟创作的品格。 他最初是从于希宁晚年的梅花册页中受到触动,那种我们习惯所言的“美的境界”。在那本梅花册页中,那些经年累月积累起来的“规律”“安排”“法则”竟全都隐没了,那个具体的、为我们所概念化、象征化了的梅花(梅树)也隐约了起来,就连画家自己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在作画,只剩下纸上的点点、线线。它们不再像往常那样努力地指向一些东西,却也不仅仅是一块物质上的墨色。它们,是一小段精神的游行,思维的涌动。 这就是“知非诗诗”,不再将作诗当作作诗本身,不再将绘画当作绘画本身,现实的、物质的都化入了纯粹精神的存在,这是沈光伟从于希宁那里得到的顿悟。 朱竹图(一)34×45cm 朱竹图(二)34×45cm 朱竹图(三)34×45cm 朱竹图(四)34×45cm 既见得纯粹精神下纸墨显化的境地,创造的最高神奇之处,沈光伟便不再把艺术当作是一种道路或方法,一个专业或是一项事业,他所伸张的艺术即是那个“知非诗诗”的境界,作为创造本源的真实。所以,他的创作实践不怎么纠结那些笔墨的成法,而是自我书写味道的凝练;不怎么去追求典型的画稿样式,而是自我感受与物象的关联;不怎么专注于绘画的结果,而是绘画的过程;不是局限于外在形像的表现,而是使形象成为精神本身。 他画一枝花、一个桃子、一个萝卜乃至一块姜,常见的和不常见之物各自有了各自的光彩,他画瓶花的烂漫,也画怪石的嶙峋,无论是正在绽放的还是无生命的也都有了个性。花草事物有时像是受到了指点,充当了静物画般的临时模特;有时来自于四时节序的召唤,各适其宜地绽放着颜色;有时起于心底的惦念,化出悠然的姿态;有时打破时空的限制,承载着奇妙的“异想天开”。画家笔下的画题包蕴广泛,信手拈来而自成妙谛,无非是看透了这自然万象无处不是“生命”——万事万物,虽有着不同的样貌、不同的形式、不尽变化,却无一不在一个磅礴深沉的大精神之列,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精神。 百合34×45cm 灯笼花34×45cm 五颗桃子34×45cm 潍县萝卜34×45cm 一青二白三辣图34×45cm 拳石图(一)34×45cm 生命的精神是什么?是流动,是变化,是活力,一切真实的、鲜活的生命,都在其自身圆满的形式中无往不复、流动不居,没有一刻停止。沈光伟的花鸟世界就是一个周流变化的世界,使生命的气象、生活的质感无处不在“运动”之中。他不在意那些周到考虑的模式框架与概念运作,直取心与自然的契合,那一事一物在心情里泛起的涟漪。 故而作画的过程成为一种感受的节律,思维的流淌,笔墨的每一步运作都贴合了那一刻思绪和心念的流动,快慢逆顺、远近浓淡比附于其所言“绘画是要有音乐感的”,在时间中打开了形象的流动。在开始时,他不知道要从哪开始,直到下笔,当下的感觉便有了传达,每一处都是与物的怦然心动,每一画都是一次内心的飞跃、想象的落实。 以至于他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画一幅画,都好像是第一次画那样,调动思维、蕴藉情感,与花物的情愫交融组合成的一个超然的“有机体”。即事即景,即取所得。因为罢黜有意识的阻碍而变得困难,也因为直接表达那些原本储存于内心带有感觉的回应而变得简单。困难而又简单,让沈光伟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每一次都“重新开始”的新鲜感、真诚感。 “运动”存在于形式上的效果,是画家为精神性的表达找到的合适词汇,原本琢磨不定的、不可言说、不把握的部分感受最终在形象的形式中确定下来。尺幅中的那些植草花物,无一不在荡漾在浩渺流动的气氛中,脱略形迹,虚怀空灵。在婆婆娑娑、温温吞吞的线条下,枝叶扶疏,纵横相让;在青影氤氲与朱砂、石黄的对比中,生意悦动,神志活泼,即便是极为简单的笔勾线纹与墨色浓淡,也有舒朗幽微的情调,好像正在生长、吐纳、隐隐浮动,于一片苍茫无底的空间中表示着自己,将动未动、将生未生,从虚空中走来,又归复到虚空中去,小小的生命似乎走向了这宇宙自然的最深处。 春天来了多么好(一)34×45cm 春天来了多么好(二)34×45cm 在画家隐含的“和谐”“秩序”“节奏”“数量”这些构造中,花草树木圆满地实现了个性的真实。这个“形式”,难以被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标准所规范,也无法置于西方的理论范畴中,独立于各种“体系”之外,完全是画家个人心灵节律的长期凝结,对造化生命结构的个人感悟,是个性潜隐与纯然自由的真实独造。所谓自然的品质,不就是在这人为的形式构造中呈露自然事物的本性,启示自然深处的真实吗? 画家在任何时候都准备好,不拘一时、一地、一处地决定把自然的一点幽微,变化凝为一笔飘卷的感颂、一声心灵的吟唱。凭借比一般人更浓郁的感受力、虔诚的敬畏感和全然真实的人生态度,沈光伟在绘画中凝固了人生体验中的情感,织造了意趣丰满的境界,乃至根叶的呼吸、珠水浮动的鲜嫩、干花燥动的微尘,每每处处深藏着的不可思议的力量,都细微地带到了我们面前,单纯又浪漫。 这必然在于画家的胸怀洒落,心境自在,乃能沉潜深入万物,与万物真情不隔,如其所言“物化心灵灵化物”。他用发现的真理,那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提示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真活泼,和无所不在、如火如荼的生机,让我们不知不觉走入皎然绝尘精神的境界,每一丝生命的意味都反射到自己的心里。 因而假使怀抱着古板的形式眼光和庸俗的成见,便不能感受到画家创造的真诚、自然的真情。在这里,不需要什么知识,不需要什么经验,仅仅是感官的直觉便可以直达生命的真境,画家是自自然然的画出来,温温柔柔的,好让我们也自自然然的享受。而当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丝愉悦舒畅,一刻没有来由的安静,那便是踱入了其中,和自己的世界打了一个美好的照应了。 一帆风顺34×45cm 一帆风顺34×45cm 一帆风顺34×45cm 余香之韵34×45cm 看见美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gx/8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倒挂金钟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