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字达斋。祖籍抚州,后迁南丰(今江西南丰县)。元代著名医学家,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

危家累世业医。五世祖危云仙是宋朝本地名医,董奉二十五世孙董京习大方脉(内科),尔后医道五世不衰。伯祖危子美专妇人及正骨金镞等科。祖父危碧崖早年习医,师事周伯熙,习小儿科,进而学眼科,兼疗瘵疾,对医理有较深研究。危亦林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20岁开始业医,对祖传医术有着深厚兴趣,将祖传医书及验方详细加以阅览、研究,并在行医过程中进行验证和修改,其医道日益精进。他通晓内、妇、儿、眼、骨、喉、口齿各科,尤擅长骨科,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医家。

天历元年(),危亦林任南丰州医学学录,后改任官医副提领,协助提领掌管医事政令,官至南丰州医学教授。

在行医和任州医官时,继承和发展危氏本家四代医学经验,积五世医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成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兼妇人杂病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历时10年,于至元三年()著成《世医得效方》20卷50余万字。经江西官医医院,太医院行文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五行省官医提举司(其他行省未设此职)重校,医院核定,于至正五年()刊刻发行,成为各行省使用的医疗手册。全书编次有法,科目无遗,论治精详,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部重要方书,依当时医学13科分类,多选载前代医学文献及家传验方,在骨伤科证治方面载述尤详、书中翔实和突出地记述了关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世界上较早的关于全身麻醉的记载。对于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箭伤等整复治疗也有精辟的论述,特别是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更是珍贵。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医得效方》的骨伤科成就,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

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总结了他家五代行医的经验,“所载良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其中正骨的医术尤为独创。书中对各种骨折和脱臼整复方法以及处理原则有详细的记述。其整复脊椎骨折“悬吊复位”法,比英国达维斯年提出的悬吊法早多年。有关用麻醉药物──草乌散(用蔓陀罗花配制),进行全身麻醉的记录,比日本人华冈青州早年。该书被清朝收入《四库全书》子部,称其“载古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数百年来,一直被医家推崇,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部元刻本,朝鲜有重刊本行于世。年,该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出版发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又以元至三年初刻本为底本,汇集其他精善版本,再次重新出版。

危亦林方

头痛

一、偏头痛方

[组成]羌活(去芦、独活(去芦)、川芎、白芷、细辛、藁本(去芦)、防风(去芦)、黄芩(酒炒)各3克。

[用法]上挫,一剂,水毫升,煎2.4克,食后热服。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偏头疼,至妙之药。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附子汤

[组成]大附子1个(生用去皮脐)、绿豆3克。

[用法]上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即服豆而安。每个可煮5服,后为末服之。

[功效]散寒止痛。

[主治]头风至验。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中暑

一、濯热散

[组成]白矾、五倍子、乌梅(去核)、甘草各30克。

[用法]上为末,入飞罗面克拌匀。每服6克,新汲水调下。虽平日不敢饮冷者,服之不妨。真有奇效。

[功效]祛暑清热解毒。

[主治]伤暑迷闷,及泄泻霍乱作渴立效。亦能解诸毒。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泼火散

[组成]青皮(去白)、赤芍药、黄连(去须)、地榆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冷下调下。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伤暑烦躁,烦渴口干。并治血痢,妇人热崩。

[来源]《世医得效方》

泄泻

一、风下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炒)、甘草(炒)各30克、茯苓、厚朴(姜制)各60克。

[用法]上锉散,每服9克,水70毫升煎,空心服。

[主治]肠胃虚弱,腹内痛,身体怯寒,泄泻青黑,兼治伤寒挟寒而利,脐下冷,名鹜溏证,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豆蔻饮

[组成]陈米30克、肉豆蔻(面裹煨)、五味子、赤石脂(研)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克,粟米汤饮调下,日进3服。

[功效]涩肠止泻。

[主治]滑泄神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疟疾

一、争功散

[组成]知母、贝母、柴胡(去芦)、常山、甘草、山栀子、槟榔各15克、蝉退10个、地骨皮(去骨)15克。

[用法]上锉散,每服9克,用桃柳枝各5寸煎。未效,用过路草藤5寸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祛邪截疟。

[主治]热疟多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冷附汤

[组成]附子重30克(炮去皮脐)。

[用法]上切作片,分2服,水毫升,生姜10片,煎至70毫升,隔夜煎下,用薄绵覆盏面,露一宿。五更冷服。

[功效]壮脾胃,去痰实,除虚热,降心气。

[主治]疟疾无过是痰实痞塞不通,脾胃虚弱,热在上,停于胸膈,不将入于脏腑,所以五更冷服,乃使药下达,壮脾胃,去痰实,除虚热,降心气屡用屡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痢疾

一、芍药柏皮汤

[组成]芍药、黄柏各30克、当归、黄连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水丸小豆大。温水下6-9克,无时候,及夜五六服。禁忌:油腻脂肥发热等物。

[功效]清热利湿,和血行滞。

[主治]一切湿热恶痢,频并窘痛,无间脓血,并宜服。热痢大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九圣圆

[组成]罂粟壳(去蒂膜米醋炒)30克、川乌(炮去皮)、黄连(去须)、南木香、北赤石脂、枯矶、肉豆蔻(火煨)干姜、白茯苓(去皮)各15克。

[用法]上为末,醋煮陈米粉糊为圆,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心米饮下。腹复不止,当归乳香汤下。

[功效]下痢赤白,日夜无度,里急外重急痛。服之特效。

[主治]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三、养脏汤

[组成]陈皮(去白)、枳壳(去穰)、黄连(去须)、南木香、乌梅(去核)各15克、罂粟壳(去蒂膜蜜炒)45克、厚朴(去粗皮姜汁炒)、杏仁(去皮尖)、甘草各15克。

[用法]上锉散,五色,黑豆枣子煎。红痢,生地黄春茶甘草节煎服。

[主治]五色痢。

[来源]《世医得效方》

积聚

一、葱汤圆

[组成]巴豆35粒、轻粉1.5克、滑石15克、鹰粪15克。

[用法]上为末,研饭为丸,如粟米大。周岁以下,每用3圆,以上4圆,未效再加圆数。春季灯心汤下,夏季苏盐汤下,秋季苏汤,冬季葱白汤下,初生儿以1粒放口中,乳汁下。

[主治]积。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破块圆

[组成]荜拔30克、大黄30克(各生用)。

[用法]上为末,入生麝香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心冷酒下,或温汤下,日3服。

[主治]受瘴结成气块腹中,不能消散,服之立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三、导气积壳圆

[组成]枳壳(去穰麸炒)、木通(锉炒)、青皮(去白)、陈皮(去白)、桑白皮(炒)、萝卜子(微炒)、白牵牛(炒)、莪术(煨)、茴香(炒)、荆三棱(煨)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6克,煎橘皮汤下,不拘时服。

[功效]导气活血散结。

[主治]气结不散,心胸痞痛,逆气上攻,分气逐风,攻不可述。

[来源]《世医得效方》

妇产病

一、二母散

[组成]知母、贝母、白茯苓、人参各15克、桃仁、杏仁(并生去皮尖)各0.3克。

[用法]上锉散,每服9克,水毫升煎。不以时温服。如觉腹痛,并服之。

[主治]产后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芎附散

[组成]大附子1枚、川芎30克。

[用法]酽醋毫升,用四面火炙透,蘸醋令尽,去皮脐,川芎30克同为末。每服6克,清茶调下,虚人最效。

[功效]温阳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产后败血作梗,头痛,诸药不效者。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三、泽兰圆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泽兰叶、琥珀(另研)、羚羊角(另镑研)、牡丹皮(去木J!防风(去芦)各30克、麝香(另研)1.5克、安息香(酒煮去砂)、生地黄、赤芍药各45克、铁粉、橘红各15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圆,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心食前,温酒或米饮下。

[主治]女子血实,七情所感,卒然手足搐搦,状类癎证,却不可作癎治之。

[来源]《世医得效方》

四、牡丹散

[组成]牡丹皮、大黄(蒸)、芒硝各30克、冬瓜子、桃仁(去皮尖)3-7粒。

[用法]上锉散,每服15克,水毫升,煎至80毫升,入芒硝再煎。分2服。欲产时先前下,以备缓急。

[主治]产后血晕,闷绝狼狈,若口噤,斡开灌之必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五、龙蜕散

[组成]蝉退(烧存性)30克,大蛇蜕(火烧存性)1条、滑石15克、葵子(微炒)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3克,顺流水微湿暖调下。不可使热汤。

[主治]催生,秘传。

[来源]《世医得效方》

六、白芍药散

[组成]白芍药30克、干姜15克。

[用法]上为末,微炒黄色。每服6克,空心米饮下,晚又服,半月效。

[功效]温经缓急止痛。

[主治]赤白带下,脐腹疼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七、滋荣圆

[组成]赤石脂、海螵蛸(去壳)、侧柏(去梗)各克。

[用法]上为末,醋湖圆,梧桐子大。每服6克,饭饮送下,空心日3服,神效。

[功效]益气固摄止血。

[主治]劳伤过度,致伤脏腑,冲任气虚,不能制约,或暴下崩中,或下鲜血,或瘀血连日不止,淋沥不断,形羸气劣,倦怠困乏。

[来源]《世医得效方》

八、秘方龙骨圆

[组成]白牡蛎、北赤石脂、大赭石(已上并煅)、白龙骨、伏龙肝、海螵蛸、五灵脂、仄柏叶各等分、棕榈(烧灰)不拘多少、真蒲黄多加入。

[用法]上为末,醋糊圆,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以十全大补汤9克,加嫩鹿茸去毛酒炙阿胶蚌粉炒各4.5克,姜3片,枣2枚,乌梅2个煎,吞服立效。

[功效]补益气血,收敛止血。

[主治]半产后及体虚,数月崩漏不止。

[来源]《世医得效方》

九、阴肿方

[组成]麻黄、荆芥、茄种皮、蛇床子、真杉木、刺猬皮。

[用法]煮水熏洗,效。

[主治]阴肿不收。

[来源]《世医得效方》

跌打伤

一、救急方

[组成]当归(炒)、桂心、甘草(炙)、蜀椒(炒出汗)各22.5克、川芎45克、附子(炮)、泽兰(炒)各30克。

[用法]上为末,每用酒服6克,立效。忌海藻、菘菜、生葱、冷水等。

[功效]活血去瘀,续筋接骨。

[主治]坠马落车,伤筋折臂。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自然铜散

[组成]乳香、没药、苏木、降真香、川乌(去皮尖)、松明节、自然铜(煅)各30克、地龙(去土清油炒)15克、龙骨(生用)15克、土狗10枚(油浸焙为末)、真血竭9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15克,用无灰酒调下。如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服之自顶心寻病至下两手,再周遍一身,下及两足,遇病处则飒飒有声,患儿觉药力习习往来。

[功效]活血祛瘀,续筋按骨。

[主治]跌打折骨损断,正骨科中经验方也。

[来源]《世医得效方》

痔疮

一、黑圆子

[组成]干姜、百草霜各30克、木馒头60克、乌梅、败棕、柏叶、乱发各1.5克。

[用法]上各烧灰存性,再入桂心9克,白芷15克,同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空心6克,米饮下。

[功效]收敛止血,消痔漏。

[主治]久年痔漏下血。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熊胆膏

[组成]熊胆(研细)、脑子(研细)。

[用法]上各少许,用井花水调,以鸡羽拂痔上。

[功效]消痔。

[主治]敷痔。

[来源]《世医得效方》

牙痛

一、已验方

[组成]露蜂房、括蒌皮。

[用法]上等分烧灰,去火毒,擦牙。

[主治]牙疼。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牙疼秘方

[组成]枫香脂。

[用法]为末、入焚香炉内灰再筛过。常日洗面时用揩牙上,永无斯疾,更临睡以温水净漱为佳。

[主治]经岁牙疼。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三、逡巡散

[组成]高良姜1块(约2寸)、全蝎1枚(瓦上焙干)。

[用法]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诞,以盐汤漱口大妙。

[主治]风牙疼肿,不拘新久,一服立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四、牢牙散

[组成]全蝎(去毒)7枚、细辛(洗净)9克、草乌(去皮)2个、乳香(另研)6克。

[用法]上为末,每用少许擦患处,须臾以温盐水灌漱。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一切牙痛,不问久新,凡疼痛立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其它

一、五仁丸

[组成]桃仁15克、杏仁(炒,去皮尖)30克、柏子仁3.75克、松子仁3克、炒郁李仁3克、陈皮(另为末)克。

[用法]先将五仁研为膏,入陈皮末研匀,炼忀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腹米饮送下。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肠燥便秘。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梅花汤

[组成]糯谷(旋炒作爆)、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

[用法]上每用秤30克许,水毫升,煮取毫升。渴则饮,不拘时。

[功效]滋阴清肺热。

[主治]三消渴利,神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三、脚气效方

[组成]苍术(米泔浸一日夜盐炒)、黄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克。

[用法]上锉散,每服克,水毫升,煎毫升,温服,日进三四服。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骨疼痛,令人痿躄,一切脚气,百用百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四、历节疠风方

[组成]蓖麻子(去皮)60克、黄连(去须锉如豆子)30克。

[用法]上用新水毫升,于磁瓶内浸药,蜜封7日后取出。逐日侵晨西东,以浸药水吞蓖麻仁1粒,7日后添2粒,微利无妨。

[功效]祛风清热。

[主治]手足挛曲,骨节间痛甚。以疗大风亦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五、桂附汤

[组成]交趾桂(去粗皮)30克、绵附子(炮去皮脐)1枚。

[用法]上锉散,每服9克,水毫升,姜3片,枣2枚煎,食前温服。

[功效]温肾祛寒。

[主治]虚汗不止,及体虚失血大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六、丁香煮散

[组成]丁香(不见火)、红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芦头)各克、益智(去皮)克、胡椒60克。

[用法]上锉散,每服6克,水70毫升,生姜3片,盐一捻,煎至50毫升。空心食前稍热服,渣再煎,病退即止,极妙。

[主治]脾脏伏冷,胃脘受寒,胸膈痞闷,心腹刺痛,痰逆恶心,寒嗽中满,脏腑虚滑,饮食减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无问久新,功效不可具述。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七、防风散

[组成]羌活、荆芥、防风、枳壳、僵蚕(炒去丝)、薄荷各等分。

[用法]上锉散,白水煎,空心温服。禁忌:忌再吃热物。

[功效]驱风宽肠。

[主治]因食热物过度,风气蕃盛,销铄大肠膏脂,以致荣卫之血,渗流而下,此方独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八、卷柑散

[组成]卷柏(只以枯枝曝干用)、黄芪。

[用法]上等分为末,每服6克,米饮调下。

[主治]脏毒下血,神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九、六丁圆

[组成]五灵脂(醋炙)15克、生辰砂3克、母丁香(不见火)30克。

[用法]上为末,入黄狗胆糯米粽子尖为圆,如鸡头大,每用姜汤化下。

[功效]治翻胃如神。

[主治]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茴姜汤

[组成]茴香75克、青皮30克(去白)、良姜30克(酒浸炒)、天台乌药(泔浸1日夜)炒黄为度。

[用法]上锉散,每服9克,水70毫升,姜5片,枣1枚煎。空心服。

[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儿腹胀满,气滞走痛,神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一、进食散

[组成]甘草(炙)30克、肉桂(去粗皮)、良姜(炒)、陈皮(去白)、青皮(去穰)各0.3克、诃子5个(煨去核)、草豆蔻3个(去皮)、川乌1个(炮)。

[用法]上锉散,每服6克,水50毫升,生姜2片,煎35毫升,空心服。

[功效]温阳健脾,燥湿和胃。

[主治]理脾元虚冷,不思饮食,久病脾虚,全不食者。及胃虚有风不食,只3服便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二、黑神散

[组成]百草霜(村中烧草锅底煤最妙)不拘多少。

[用法]罗细为末,每服3克,糯米饮调下。

[主治]大吐血,及伤酒食饱,低头掬损,吐血至多,并血妄行,口鼻中俱出,但声末失。无有不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三、团鱼散

[组成]贝母、前胡、知母、杏仁、北柴胡各等分、团鱼2个。

[用法]上用药同团鱼煮,鱼熟提起,去头取肉,连汁食之。却将前药焙干为末,就用团鱼裙甲及骨,更煮汁70毫升,和药为圆,如桐子大。每服20丸,煎黄芪汤空心下,病安仍服黄芪益损汤补理。

[功效]清热弗肺。

[主治]骨蒸潮热,咳嗽累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四、久嗽方

[组成]风尾草。

[用法]为末,用鱼鲊蘸服即效。

[主治]久嗽成痨疾。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五、澄清饮

[组成]南星、蚌粉、知母、贝母、半夏、白矾。

[用法]上等分锉散,每服9克,水70毫升,生姜5片,去渣,澄清。俟温徐徐吸服,食后临睡服,小儿亦用得效。

[功效]化痰止嗽。

[主治]诸证痰嗽,服他药不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六、治疝气立效方

[组成]川芎、川楝子、青皮(去白)、茴香(舶上者)、桃仁、黑牵牛(炒)各30克。

[用法]上锉散,每服6克,无灰酒50毫升煎至40毫升,温服。

[主治]疝气。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七、国老饮

[组成]白矾末、甘草末。

[用法]上等分,清水调下,或吐黑诞一两碗,或泻亦验。

[功效]解毒。

[主治]蛊毒。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八、椒目圆

[组成]椒目(秒)30克、苍术(炒)60克。

[用法]上为末,醋糊圆,梧桐子大。每服3-6克,醋茶下,10日可效。

[功效]明目散结通络。

[主治]久年眼生黑花不可者。

[来源]《世医得效方》

十九、即效方

[组成]猪筒骨中髓、轻粉不拘多少。

[用法]髓调轻粉,早敷晚愈。

[功效]消疮除疳。

[主治]头上生疮,及肥疳疮。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神仙九气汤

[组成]川姜黄、甘草、香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3克,入盐少许,百沸汤点,空心服立效。

[功效]疏肝理气。

[主治]九气:隔气、风气、寒风、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制欲死。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一、无名丹

[组成]苍术克、龙骨30克、赤石脂60克、大川乌30克、破故纸60克、川楝子90克、舶上茴香30克、莲肉(去心)、白茯苓(去皮)、远志(捶,甘草煮,取皮姜汁拌炒)各30克。

[用法]上为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朱砂30克,另研为衣。6-12克,食前,温酒米饮盐汤皆可。

[功效]滋阴壮阳补肝肾。

[主治]补虚守神,涩神固阳道。男子服之有奇功,女人无子服之效。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二、疳效方

[组成]白芜荑、黄连、胡黄连、青黛各15克、诃蚾1个。

[用法]只用酒浸炙,去骨为末,面糊圆,粟米大。每服3-6克,食后临卧,米饮下,日3服,立效。

[功效]祛虫除疳。

[主治]诸疳。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三、吐乳验方

[组成]莲心21个、香附子3个、吴茱萸7个、丁香7个。

[用法]一处新瓦上炒黄,研为末。以乳汁调敷乳头上,令儿吮食,屡用有验。

[功效]和胃止吐乳。

[主治]吐乳。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四、趁痛圆

[组成]五灵脂、赤芍药各15克、川乌1个,没药克、麝香3克。

[用法]上为末,酒糊圆,空心温酒送下。

[功效]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腰臂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五、苁蓉丸

[组成]当归(去尾)、生干地黄、肉苁蓉(酒冼炙)、芍药各30克、胡粉15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做丸,如黍米大。每服10粒,煎黑豆汤送下,另磨化涂抹头上。

[功效]滋阴养血生发。

[主治]发不生。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六、胶阿饮子

[组成]明阿胶(锉蚌粉炒如珠子出火毒)30克、真橘皮15克、粉草30克。

[用法]上锉散,分作3服,水毫升煎,候温。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一切痈疽。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七、益智散

[组成]益智(去壳)、甘草。

[用法]为末,时复干咽下。或沸汤点。

[主治]心气不足口臭。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八、赴筵散

[组成]黄柏(蜜涂炙紫色)、滑石(研)各15克、五倍子(小嫩者)30克。

[用法]上为末和匀,每服1.5克许,干掺疮上,良久可饮食,奇效。

[主治]口疮。

[来源]《世医得效方》

二十九、三物散

[组成]猪颈上毛、猪颈下毛各1撮(烧灰)、鼠屎1粒。

[用法]上为末,清油调敷,或轻粉尤炒。

[主治]鬓边生软疖,名发鬓,有数年不癒者。此极妙。

[来源]《世医得效方》

三十、止痛拔毒膏

[组成]班猫49个、柳根49条、木鳖子7个、乳香、没药、麝香少许、松脂9克。

[用法]上用真清油克,煎黑柳条焦枯,滤去渣,入黄丹克,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却入诸药搅,及匀,入磁器中收了候用。

[主治]一切疮发,臭烂不可近。未破则贴破,已破则生肉,杖疮疔皆用之。

[来源]《世医得效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gx/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