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的事,再度出现在当天列表的前十名里!

根据网友爆料:11月16日,陕西汉阴某初级中学,三名体育老师“群偶”一名14岁的男学生。

这件事在昨天晚上登上了热榜,下面指向教师的评论异常热烈,有一种硝烟四起的味道,评论者很有一种龙门客栈里厂公的既视感;教师群体则被淹没其中,几近于无法呼吸。这些评论理性吗?客观吗?一言难尽啊!

基本梗概是:这名14岁的男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提前去食堂吃饭,导致班级量化考评分数被扣掉0.2分,这令班主任高某感到非常生气。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她掌掴了该学生。

另一名老师赵某某则掐着该学生的脖子,把他按倒在地,直到这名学生几乎窒息才松开手,但随即又抓住该名学生的衣领拖行。期间,高某的丈夫喻某某则闻讯赶来,一脚将这名学生踢倒在地。

事情发生之后,学校并没有表示歉意,反倒责怪学生家长没有教育好学生,要求该生停课回家反省。

该生回到家中之后自称身体不适,出现呕吐症状。去医院检查之后,开出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皮外伤。科学表述为:多处浅表性损伤。

这样的事情通常不用怀疑,涉事教师面临的处罚一定特别严厉,他们会面临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排山倒海般的压力,结果会让这三个人悔不当初:如果事情重演,他们不会再去做第二次。

事情梗概果真是事情梗概?有没有没说出来的部分?或许,事出有因

这次的事情迥异于以往的类似案例。以往,只要这种事情发生,教师就已经被钉死在了耻辱柱上,没有丝毫辩解的余地。有“怨”?忍着!有恨?含着!

但这一次不一样,我注意到了这样一点——在相关文字的结尾部分,笔者写道:根据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反映,这几名涉事教师平素为人都非常谦和,脾气不是一般地好,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老师。因此,发生这样的事情,极有可能两方都有问题,不排除涉事学生做了、说了一些严重不符合学生身份的事情,造成老师情绪失控的可能。

罕见地为教师辩解了两句,好像能够让人们走向理性思考之地;可惜,“丑恨”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这种辩解几近于苍白,乌合之众们并不在意。

看到这里,这种乌合之众一定会暴跳如雷:“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那都不能打人!”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兄弟!我没有说打人是对的,但事情已经发生,无可挽回;我们情绪平和地谈一谈问题所在,或许可以避免下一次发生。

如果双方都有问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后,在生活中各自改进,而不能形成“老师退避三舍,学生得寸进尺”的情况啊!如果出现了这种结果,最终受害的一定是这个尘世上的每一个人!看看这个蒸蒸日下的、弱肉强食的周遭环境,稳定一下情绪,让我们随便谈两句吧!

我在一线工作了24年,我清楚一线教师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单单就这件事而言,你注意到了事发原因吗?事发原因是: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提前去食堂吃饭,进而导致班级被扣掉了0.2分的量化积分。

你说:不就违反个吃饭规定吗?不就扣掉0.2分的量化积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你不熟悉学校的内部实际情况和具体运行规则了,所谓“隔行如隔山”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不在学校工作,你不会知道未成年人的恶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有的时候,你不能说老师不想去制止校园霸凌;很多时候,老师处于一种“肌无力”的状态,所有教育方法都药石罔效。

学生在自己不良家风的熏陶下,养成了一种“肆意破坏、挑战一切权威”的习气。他们喜欢激怒老师,并把这作为自己的荣耀和勋章。他们的家长同样引以为傲,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种,一定能在弱肉强食的将来变成豺狼虎豹,将他人视作鱼肉。(关于校园霸凌,你可以参见远远近近发生的那些让人发指的事例,老师没有参与;要我说,在那些霸凌事例面前,老师就应该祭出拳脚!不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加持下,请各位嘴巴上的教育专家来处理!)

当然,有人会坐在莲花台上大喝一声:呔,你不爱护学生!

唉,如果你注意到我历来的自媒体文字,你不会这么说!我为学生鼓与呼,也让我的众多同行心生不满!

我想说的是:你只有一个孩子,顶多十个孩子,我们却要在一个学期内面对近百个孩子,我们比你更容易看清楚孩子的真面目!荀子说:人性本恶,其善者伪!

若论爱心,若将你对待自己孩子的爱心复制到全班近百个学生身上,这些爱心就足以把老师压垮!

事实上,很多时候,也不是老师不具备爱心,而是这些学生的背后,往往站着好几个视教师为仇敌的学生家长,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对老师阳奉阴违,宛若一条嘶嘶作响的斑斓角蝰,不能让老师有一种亲切的认同感。而老师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人,并不是仙父临凡,不可能面对侮辱,还博爱地对学生视若己出。

还不服?你说:作为老师,就应该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那就举个例子吧!

你听说过叶圣陶吧——写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和《粜米》的叶圣陶,第一任新中国的教育部部长的叶圣陶。你看过他当年从事教师工作的日记吗?

登上讲台的叶圣陶,在日记、书信中屡屡流露的总是“上课越觉无精神”、“到校上课殊视为畏途”、“勉力敷衍”和“如坐针毯,时思引去也。欲去又不得去”等“甚厌教”的情绪,甚至曾到了“见诸生如见鬼魔,能早一日去此则出地狱矣”的程度。

面对这样的教育界巨擘,面对他的不世功业,来,你想说些什么,请高声发表高见!

还说不服你?你还是说:即便他们闯下弥天大祸,孩子们依然还是天使?那我再给你举个名人从教的例子。

同叶绍钧情况相类似的是钱玄同。从日本留学归来,又师从章太炎,钱氏对自己的学问颇有自信。年他受马幼渔之邀执教浙江第一中学校,本以为教授“小学”以其根底并非难事,没料到一上课遇到的状况是“学僮颇桀骜不驯,专与师长寻衅,退铃未鸣,辄任意出讲堂……斥之,不听,且颇恨恨,以怒容相向”。钱氏在下课后感到“身颇不适,喉痛、头微热”,“盖天气既热,复用全副精神与学生对垒”,实在是“甚苦,甚苦!”

又过一段时间,学生在课上“复以杨雄姓相缠,说之再三,终不见信,甚至引出字典以与吾相抗,并谓太炎论语言文字之学一篇文不可解”。钱氏不禁感叹:“无理取闹如是!”另有一班又催促他加快进度,“总之,是不要学小学”,令钱氏“愤甚,归拟辞谢之”。

这两例之后,我就懒得列举新近发生的、让人头皮发麻的各种校园欺凌事件了,各位学生家长自求多福吧!

文章开头,这名学生违反学校规定,实际上是和学校、和老师对着干,在危险的边缘进行试探。

如果老师不进行纠正和制止,其结果显而易见:第一、这名学生将会得寸进尺,成为学校里的小魔王。当然,即便如此,他也得不到学校主流的承认,自己也会在自卑和狂傲中备受煎熬。第二、这名学生一定会冲淡学校的学习氛围,引领起一股逆反潮流,使这个学校的学风、教风走向躺平和放任,并逐渐失控!

我们这么谈话的前提是:学生都是并不成熟的孩子,他们的做法往往非常任性,一如当年任性的你和现在后悔的你!倘若你坚持认为: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事,他永远都是正确的;那我们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因为你好像并不成熟,非常容易走非左即右的路。

再次,你可能只注意到了那个0.2分,觉得为了这么一点点分数,不值当这么大动干戈。这里不谈学生角度的问题了,只从老师的角度来谈谈。

现在的教师承受的压力常人难以想象,几乎和富某康里打螺丝的工人别无二致,他们也会受到那些坐在办公室里,从不出现在教学第一线的BOSS的种种考核,而被考核的趁手武器就是这个量化积分。

你不要觉得,量化积分的差距显著,0.2分不值一提。事实上,这种量化积分就像奥运会的打分一样,往往只有零点几分的差距。

零点几分的差距就可以决定一个班级在学校内的站位,零点几分的差距就可以让这个班级的教师成为全校的笑柄,成为BOSS肆意凌辱自己的法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么可能保持淡定,不去在意自己的量化积分?

更何况,你要知道:教师之间并非同工同酬。在职称的分化作用下,一部分职称高的教师从工资的大蛋糕上切走了最肥美的一块。职称,就代表着你所追求的物质生活基础——不要告诉我:你不喜欢金钱。

那么,职称怎么来的?就和这些0.2分的量化积分有关啊!

综上所述,三名老师对这名学生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受到了两个方面的驱动:一是为了这名孩子,为了整个学校;二是为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基于这些基础,你还觉得他们的做法不可理喻吗?

此外,我从热榜上看到了这则事件,我不知道相关方面的表述是否足够准确。如果足够准确,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这三名教师的具体分工:体育老师,其中一名还是班主任——这说明什么问题?

可能情形的一种是:本校的生源素质原本就不尽如人意,主课教师畏之如虎,并不愿意承担班主任工作,而是把它甩给了工作量相对较小的体育老师。

而且,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在这些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和制止的过程中,这名学生效仿了他父母惯常的国骂,对教师的家族进行了问候,甚至张嘴不离脐下三分?若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以我个人的认识,我不太相信,三名老师会群体性精神失常——在什么原因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对这名学生拳脚相加!如果没有任何原因,按照热榜的情节描述来理解:即便朱元璋复活,其猛厉手段也不过如此!这三名老师有这么不正常吗?

人们或许开始一种狂欢——将生活中郁积的怒气一股脑发出来,教师群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

这种事情一旦传扬出去,给人们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新闻,教师的所作所为就是最大的新闻。学生家长群体会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找老师的错误,他们会表现出一种狂欢心态——难以抑制的一种狂欢、夹杂着复杂情绪的狂欢!

为什么呢?因为教师的身份非常尴尬,他们恰好处在官与民之间,是亦官亦民的中间体。

如果老师们的地位高升一步,头上有代表着某处土地主宰权的红顶子,那就没有人敢去轻易非议。即便尧舜再生,哪怕让个别人的利益受到天大冤枉的损失,也不会容许“非议红顶子”的事情发生,因为两者背后所代表的利益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非议“红顶子”,那就是在动摇不能动摇的根基。

不认可我的说法吗?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教师群体的历史沿革。只用倒退一百年,“官师不分”,教师也是官员;现在,教师是一名服务员,和澡堂里搓澡的、歌舞厅陪舞的,差不太多。

“和澡堂里搓澡的、歌舞厅陪舞的,差不太多”,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我们学校的小BOSS教训老师时的常用语。

我国西周文献《尚书·泰誓》里就有这样的表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这也就是后来“天地君亲师”的始创源流。直到现在,刻着“天地君亲师”的牌匾,还被恭恭敬敬地摆在一些乡野农村自建小别墅的正堂中央。两者唯一的区别只是——其中的“君”字被“国”字替代,这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可以理解。

从西周时期,我国的教育就旗帜鲜明地体现出了“官师不分”的属性: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礼不下庶人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几乎没有区别,官吏既肩负一个地方的教育职责,同时也是学校中的老师,其权利并不比当地主官小多少。

而今呢?教师身上的光环所剩无几,谁都可以在教师身上发泄情绪。

当然,为什么教师身上的光环所剩无几?我倒认为,其中的问题非常复杂,单单责难学生家长群体也并不够公允,教师群体中掌控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群体也难辞其咎。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吧!

群体的震动和可能的后续反馈

一件事情登上热榜,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有指导意义,会对群体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这件事情中涉及到了学生家长群体,他们数量庞大。只要不是丁克一族,每个人都是学生的家长,他们在这件事情面前会表现出既愤恨又快乐的复杂神情。

愤恨的原因自不必说;快乐,是因为这件事情可以自己平素众多压抑情绪找到出口,可以在这件事情的基础上无限宣泄情绪。

这个时候,他们产生了代入感——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在受到欺负,自己不但和教育自己孩子的教师群体平起平坐、等量齐观,甚至于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对教师群体施加唇枪舌剑,把这个群体的名誉按进无底的深渊。他们觉得自己挑战了权威,隐隐有一种胜利者的快感传遍全身。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么做,教师就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更好一点!

不要去相信群体的正义感,现在是一个商业化的现实,正义感并不值钱,品行端方往往是生活拮据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们只在意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家长群体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以凌驾于教师的威严之上:即便不停犯错,也不会受到可能的惩罚。

群体并不理智。在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里,他曾经一针见血、毫不犹豫地指出:群体的智商几乎为零。即便个体智商卓越,在他们成为群体的一份子后,为了追寻所谓的归属感,往往会抛弃是非观:“咬住一点,不及其余”地追随群体意志,形成一种摧枯拉朽的舆论之力。

层层压力之下,教师群体会有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袭上心头。他们会进一步走入“万马齐喑”的境地,面对调皮顽劣,甚至于品性异常恶劣的学生,再也不表现出血性,不纠正这种不良行为,无奈地坐等他们的良知之心自我觉醒。

可惜,这只是一厢情愿。如果没有外力介入,有的未成年人的良心不会发现,反而会转变成“狼心”,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就此毁掉。

在目力可及的将来,在校园霸凌面前,教师的缺位可能也是一种自保的最优选择——眼不见,心不烦;不掺和其中,就不至于受到学生家长群体因情绪而起的攻击。

补白

事情发生了,事情传开了,这就是杀了鸡给猴看的行为。如果不去探寻事情背后的原因,学生和学生家长群体不提升自己的素质,一味要求教师群体退让,我不认为我们的未来风清气朗!你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gj/1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