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红安

赵建平

河北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题记

我到烟台的时候,曾与好友赵忠洋交流,龙口同时出了张万年和迟浩田两位军委副主席,我们感到惊讶又骄傲。

我到天津时,毕业于南开附小的岳父说,南开走出了周恩来、温家宝两位共和国总理。他的自豪与骄傲溢于言表。

我游南充,战友杜松廷特别神气的告诉我,这里曾是三总故乡。这三总分别是: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三军总司令员朱德、三军总参谋长罗瑞卿。

还有一片英雄而传奇的土地,让我敬佩不已,那就是“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都”。

红安,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地、红二十八军的整编地。

“将军故里,传奇红安”。红安,还是董必武、李先念二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位将军的故乡。

红安,一个山区小县,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一个孕育将军的摇篮,一座熠熠辉煌的“将军城”,这不仅是一个“中国之最”,也一个“世界之最”。

我对红安仰慕已久。我在武汉读书时曾到访过红安七里坪。马誉炜将军的散文《春日里访红安》,是我转业前给战士们荐读的最后一篇文章。去年,我大学同学、湖北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丁现,到红安考察,约上我再次拜访红安。

红安的红是革命的红

红安本为黄安,历史上是古黄国的领地。由于古黄国的原因,在整个鄂东地区有很多与黄姓有关的地方,比如黄陂、黄冈、黄州、黄梅、黄石等等。

习总书记视察红安后,曾动情地说:“红安过去叫黄安,为新中国革命的胜利牺牲了十四万英雄儿女,这里的大地是鲜血染红的,后改名为红安。红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安,最早树起了红色旗帜,诞生了红色革命家,为革命输送了红色血液。红安的红,是革命的红。红安,名副其实的“红色圣地”。

红都遗迹尚存,英雄豪气仍在。在红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山一水都蕴含着革命传统,一草一木都弥漫着红色气息。

红安,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这场震惊世界的黄麻起义犹如火山爆发,让这片土地从此地动山摇,赤光沸腾。

黄麻起义,是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安,是黄安战役的主战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在鄂豫皖苏区布置15个师的兵力,准备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的指挥下,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发动“黄安战役”。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战役的胜利。

为庆祝“黄安战役”的胜利和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后来国民党军又打回来了,对“红”字怀有恐惧,又称黄安;几经更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正式将“黄安”改名为“红安”。

大家都知道,我们党的一大有十三位代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十三位代表中,跟随毛主席送南湖红船到开国大典的,只有董必武一人。

大家都知道,红军西路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红西路军重要领导人之一、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统一军事指挥者是李先念,他同时也是红西路军及左支队全部历程的经历者和领导者。

大家都知道,拉开全国解放战争序幕的中原突围,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正是解放后担任国家主席的红安人李先念。

大家都知道,发生在抗美援朝中最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美国人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输。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秦基伟、王近山、崔健功都是红安籍将领。

大家都知道,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9.3”大阅兵,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阅兵总指挥,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红安人秦基伟上将,天安门下高亢的红安话同样振奋了当时的中国人。

战争年代红安人创造了诸多神话,郭天明上将第一个率部在抗日战场上击毙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

陈锡联打响了师抗战的第一枪,奇袭阳明堡,歼灭飞机24架,此役与平型关大捷齐名,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王近山指挥韩略村一战,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其中击毙少将服部直臣,另加大佐6名,中佐少佐余人,这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

韩先楚创造小木伐渡海攻下海南岛的奇迹,史学界称如果没有韩先楚,中国将有两个台湾。

在革命的烽火中,红安飘起了第一面红旗,走出了第一支红军,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从此,黄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山区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安。

红安七里坪,中国共产党人在黄麻的重要集结点和黄麻起义的红色指挥部而史载千秋。年,这里成立了“列宁市”,至今红安还保留着中国革命史和红军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家革命法庭、第一家苏维埃银行、第一家苏区食堂、第一所列宁小学、第一家苏维埃工会、第一架红军飞机等。

“天上彩霞红啊,地上枫叶红哟,曾经漫山烽火红哟,山道染血红哟,依儿依子依儿依子红安红哟,红安红,那是长茅红缨红,那是峥嵘岁月红,那是将军红星红,那是冲破云雾啊东方红。”好一曲《红安红》,歌声响起,山水回应,风云唱和。

红安,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全国惟此一例。红安的“红”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历史的写照,是红安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红安的红是鲜血的红

红安不仅是全国第一将军县,也是全国第二烈士县。革命战争年代,红安48万人就有14万人为革命贡献生命。参加红军的3万热血儿郎,到解放战争结束时只剩下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人。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在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每三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是红安籍,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位是红安人。

红安的土地,每一寸都在滴血。红安之红,其实是英雄的红安儿女,用鲜血染红的。

红安烈士陵园,位于红安县城陵园大道边的稞子山上。穿过绿瓦红檐的高大牌坊,迎面而来的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巍然耸立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的题词。纪念碑前两旁的雕像群形象逼真,气势磅礴。左边塑的是一位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边塑的是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

当革命处于轰轰烈烈的高潮时期,红安人民能以“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热情投入革命,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姐携妹去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

当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低潮时期,红安人民不怕杀头,不怕灭九族,不怕连累诸亲六眷,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坚持战斗。

红安人民正像夏明翰烈士所说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不屈,视死如归。

“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这是敌人的屠刀架在脖子上时,共产党员程昭续代表千千万万革命英烈作出的回答。

“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这是革命处于最艰难的关头,便衣队战士代表千千万万革命群众所发出的誓言。

妇联主任程训宣受尽酷刑,至死也不出卖自己的丈夫——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医务主任戴醒群被捕后,尝尽敌人各种刑罚,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野蛮的敌人,当着所有被俘人员的面,先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割掉她的两个乳房,然后用大刀把她的四肢剁掉,最后割下了她的首级。其情景惨不忍睹,连在场的保安团人员都闭上眼睛,不愿目睹杀人狂魔的暴行。戴醒群英勇牺牲时,年仅22岁。

原黄安县农民政府委员、高桥区共产党员田开寿被捕后,敌人逼他供出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的名单,逼他按手印声明退出共产党。田开寿拒不按手印。敌人无计可施,竟用柴刀将他的身躯砍为8块。临刑前,田开寿仍高呼“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

秦绍勤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宁愿剖膛挖心;张豪金牢记入党誓词,宁可砍头不叛党;夏国仪为了保护战友,宁可凌迟处死;戴克敏一家14人参加革命,有11人牺牲了生命。像田开寿、秦绍勤、戴克敏这样宁死不屈、舍生取义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共产党员、革命同志,红安还有许许多多。

在当地还流传着“牺牲亲子保护红军”的动人故事。那是在一次战斗中,王树声遭到敌人疯狂追堵,情急中他躲进农村老大妈——周家姆家里。当敌人来到这位大妈家搜捕时,周家姆把大儿子王正道拉出来,给他带上一顶红军帽子,交给敌人带走。不一会儿,村子附近的河滩上响起枪声。这位“革命母亲”,一辈子生了四个儿子,二儿子、四儿子相继参加革命牺牲了,三儿子也被还乡团杀害。红军战士们都称孤苦伶仃的周家姆为“干娘”。

据红安的乡亲们介绍,在红安,革命战争年代曾出现过许多的“绝户村”“寡妇村”,一些村子至今还有当时战后被一起掩埋的“万人冢”。

矗立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的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就是纪念红安县为人民革命事业牺牲的14万英勇先烈!站在烈士墙前,我不自觉地肃然起敬。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红,是共和国的颜色。红安的红,比清泉圣洁,比山花热烈,比彩霞鲜艳;红安的红,红得轰轰烈烈,红得回肠荡气,红得执著坚韧,红得神奇从容。

红色是烈士的热血,也是烈士对未来的期盼。当我们站在烈士们鲜血浇灌的神圣土地上,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先烈遗志呢?

红安的红是旗帜的红

很多人都以为,红安是因为穷才闹革命的。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民国排名全国第七的湖北首富是红安人程沸澜。他创办了武汉最早的民族企业武汉第一棉纱厂,黄安商帮也是当时楚商中的杰出代表。四百多年前的红安,随着大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的到来,就已经文风鼎盛、书院遍布,还留下了“唯楚有才,楚亦在黄(安)”的美名。

当年,红安革命前辈们参加革命,不仅不是为了挣钱养家,而且都舍得弃家不管,舍得掉脑袋。在革命岗位上,他们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

从年红安建党到年解放,红安革命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从未间断。红安人民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形成了“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万众一心,紧跟党走,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红安精神。

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出生于一户书香世家,不缺吃少穿,但他全家14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

老红军方和明参加革命20余年,经历大小战斗多次,7次负伤,15次立功受奖,曾担任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回家务农。年县民政局干部办理残废军人证明时,问他在部队担任什么职务,他只说自己是红军战士。

一个时期的悲壮、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民族的觉醒。翻开新中国的画卷,每一幕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每一幕都充满着苦难与抗争,却又绽放着奇迹和辉煌。红安,既向我们诉说历史,又在时刻提醒我们勿忘革命先烈的牺牲,传承永不褪色的红安精神。

一颗红心拿不去。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为了革命的胜利,14万英雄儿女舍生取义,英勇牺牲。有的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宁愿剖膛挖心;有的为了保护战友,宁可凌迟处死;有的至死践行入党誓词,宁可砍头也不叛党。他们,用生命谱写了英雄的赞歌。

一种信念永不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凭着对革命坚定的信念,他们聚集在党旗下,党指向哪儿,他们就奔向哪儿。只要这杆党旗还飘在空中,他们就冲锋在前无所畏惧。他们,用生命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

一身浩气震四方。感君三尺铁,挥攉鬼神惊。在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一把大刀、一根长矛、一身浩气,闯荡峥嵘岁月,冲破历史云雾,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他们用生命让革命的战火在中华大地燎原。

红安人民这种“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敬佩。红安人民这种“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称颂。红安人民这种“万众一心、为党为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景仰。红安人民这种“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共和国以最能代表自身特征的色彩,赋予这块土地以崭新的名字——红安,从此她拥有了和党旗、军旗、国旗一样的颜色。

红安籍老红军杨柄曾写诗深情表达对旧黄安的追忆和对新红安的热爱:“过去长期红白斗,今日全境福星临。黄安不及红安好,一字翻新意义深。”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的。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电视剧《铁血红安》的那首歌,最能表达我想说的话。

“黑夜里,我对着星空哭泣,我该如何报答你我的母亲我的姊妹兄弟;冬天里,我对着白雪叹息,我该如何拯救你我的故里我的生命唯一。铜锣敲响的时候,我跟随着您,因为我深信星火可以燎原大地。红旗飘扬的季节,我追随着您,因为我们深信鲜血可以染红天地,这是生命的信仰,永远的信仰,只因为我们是战友兄弟,我们生死相依永不分离,生死相依永不分离。春天里,我对着残月思绪,我要如何改变你我的中华我的不倒红旗,时代里,我对着未来忧虑,我要如何振兴你我的祖国我的神州大地。号角吹响的时候,我追随着您,因为我深信春风可让世界美丽。风云变幻的世纪,我追随着您,因为我们深信中华可以复兴崛起,这是生命的信仰,永远的信仰,只因为我们是红色土地,我们荣辱与共不弃不离,荣辱与共不弃不离。”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建平笔名:莒子,别号:公子剑,网名:闲云野鹤。齐鲁出生成长,荆楚求学深造,燕赵从军闯荡。携笔从戎十四载,转业河北审计厅。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戢觉佑李品刚

总编:冬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投稿邮箱:

qq.







































白癜风用什么治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cd/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