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www.csjkc.com/yydt/m/513.html

如今,癌症的治疗方式有许多种,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而随着介入治疗的兴起,癌症治疗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采用微创手段,经导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和栓塞材料至肿瘤内部,阻断肿瘤血供、遏制肿瘤生长,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

经导管动脉栓塞与化疗常用的穿刺动脉包括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等。右股动脉(在右侧大腿根处)由于粗大而且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因此,股动脉穿刺成为血管腔内介入诊疗的常规入路。

然而经股动脉穿刺后,病人至少要12小时后才能下地活动。对于持续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则需要至少48小时后才能下地活动,增加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

而经左侧桡动脉(在左前臂手腕处)穿刺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经桡动脉穿刺栓塞与化疗术后患者可即刻下床活动,且不影响右手日常生活,既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经导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是如何治疗癌症的呢?

经导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是指在局部麻醉下以穿刺针经皮肤直接穿刺外周动脉血管,在CT或超声的引导下经穿刺针引入导丝、导管等介入诊疗器械,通过介入诊疗器械完成灌注化疗的一种操作技术,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这种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1、可明显增加肿瘤局部的药物剂量,充分发挥抗肿瘤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加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之后可根据相应情况选择注入栓塞药物,进一步闭塞肿瘤供血血管。

2、可提高肿瘤区域有效抗癌药物浓度,若将导管插入肿瘤局部的供养动脉,直接向肿瘤区灌注化疗药物,可使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提高近百倍。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局部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使大量原来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变得敏感有效。

3、可提高抗癌药物的首过效应。首过效应是药物进入体内,首次经过组织和器官被摄取和代谢的过程。大部分药物在肝代谢——药物经过肝脏时约90%被肝摄取代谢,经肝静脉回流至体循环的仅有10%。肝的这种生理特性决定无论原发还是继发性肝肿瘤对静脉给药的全身化疗都不敏感,而改变用药途径经动脉局部向肿瘤部位灌注药物可以明显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

4、增加游离状态药物浓度。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会立即与血浆蛋白结合,因蛋白分子大而无法进入肿瘤细胞内,与其结合的化疗药物无法发挥抗癌作用。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通过的路径短,药物与白蛋白的接触时间少,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低,进入肿瘤区的游离状态药物多,发挥治疗效果的药物多。

经导管动脉注射栓塞材料是如何治疗癌症的?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癌症,即血管内栓塞术,指阻塞血管以中断血流或闭塞血管以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

肿瘤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对于一次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在原来肿瘤部位有部分癌组织的存活,或者又在其它部位生长。可以重复操作是介入手术治疗的一个特点,对于一次治疗不彻底的肿瘤坏死逐渐缩小,或者肿瘤坏死维持稳定。

灌注化疗与栓塞不是必须同时选择的,有的情况只适合灌注化疗,有的情况只适合栓塞,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及肿瘤的情况而定。经桡动脉栓塞与化疗,一种微创、安全、舒适的治疗方式,达到“杀死”、“饿死”肿瘤的双重效果,同时又减少了手术带来的不适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eliu.com/dxlcd/11764.html